一面是群众与日俱增的司法需求,一面是法院司法资源的趋紧,如何科学管理案件,才能提升审判质效、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今年以来,雨花台区法院从细化制度规范、完善配套保障等方面入手,优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充分释放速裁快审工作效能,审执结案件同比上升20.13%,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结收案比等核心指标在全省、全市排名前列。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法院报》《江苏法治报》等媒体报道。
出台《关于建立民商事案件快速审理机制的实施办法》,从审判团队设置、机制建设以及审理流程等方面全面构建繁简分流运行机制。针对速裁案件的适用范围,采用排除式识别,除建设工程、破产清算等15类明显不适合速裁的案件类型外,其余全部案件优先识别为简单案件,大幅优化了简单案件立案识别分流标准。
建立了9个包括“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1名调解员”在内的“1+1+2+1”快速审理团队。由员额法官主导,法官助理、书记员与人民调解员共同配合,在诉讼案件立案前完成诉前调解、证据固定、争议焦点确定、法律指引、送达等多项工作,实现立案、调解、速裁、审判的无缝衔接,减少程序内耗,加快审判节奏。
完善人案配比机制,快审团队办理70%左右的特定类型案件,另办理30%左右的其他类型案件,简易案件办理驶上“快车道”。强化指标动态监测,院党组定期召开调度会,对速裁审判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审管办每月发出“审管提示单”,对异动指标进行监控。速裁庭根据每月收案的类型及数量,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各快审团队收案均衡,简案质效平稳上升。
“退案绿色通道”畅通流转添活力。为保证案件繁简有度、流转高效,雨花台区法院建立“退案绿色通道”,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分管领导签批即可退案;在效率和质量上做“加法”,速裁团队退出的“繁案”全部由院领导办理,制度化保障院领导办理的案件全部是疑难复杂案件,形成示范引领,并从根本上保证了简易案件的“蓄水池”活起来。
“线上解纷平台”便民司法控增量。搭建“调解e院”平台,建成个人、企业、街道、区谷与法院协同联动治理网络中枢,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提供更加精准的法律服务。搭建“调解e线”平台,发挥24小时政法网格员的作用,通过“纠纷咨询、资源调配、网格指导”等方式,让人民群众身边的法律问题能够通过线上及时得到解决。积极发挥网格云享法庭作用,借力基层网格组织,加强与基层网格员的联动,开展由点及面的排查工作,推动纠纷源头治理。自主研发“一访通”信访办理e平台,让信访化解更高效、民意沟通更顺畅。
“要素式审判”化繁为简提效率。针对物业服务、买卖合同、金融借款等类型化案件,开展要素式审判工作。优化细化相应的要素表设计,帮助当事人准确把握事实要素、提供证据。
庭审中,承办法官根据要素表归纳争议焦点,对无争议的事实直接予以确认,在加快审理节奏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遗漏要点。建立庭务会、法官联席会、审判委员会的“多层级”递进式案件把关机制,确保案件研讨常态长效,疑难复杂案件即时汇总,“上下协同”促进裁判尺度统一。对于系列案件、批量案件,通过示范诉讼、简单案件集中审理等方式,实现批量案件的高效处理,确保类案统一裁判。
立足法官助理的成长规律,将全院快审团队打造成为青年法官培养的“试验田”和“孵化地”,结合“双导师”制度,全力实现业务能力“传帮带”效果。全院审判业务条线法官助理全部调至快审团队,让青年干警在实务一线中获得更全面、深入的审判业务历练和指导,促进青年干警的快速成长。
针对发改案件中发现的问题,提炼编制《审判方法工作指引》为年轻法官办案提供可复制、可借鉴、易操作的经验方法。每月定期举办“审判方法 众智讲堂”系列讲座,直面审判执行中重难点问题,由本院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以主讲人身份,就经验做法作交流分享,激发青年干警爱思考、肯钻研的主观能动意识。
破产纠纷、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组建辅助力量充足、研究能力突出的精审团队,增进繁案精审成效。
常态化开设司法调研大讲堂,通过邀请院外学者、调研专家对青年干警在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指导,充分调动干警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加强对典型案件的挖掘、跟踪、培育,将“案例意识”“精品意识”落实到执法办案每一环节,促进审判执行的司法实践向优秀案例等调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