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的乡村,变得更有活力、也更自信了。
很多村子曾面临重重问题。比如,集体资产零散低效,甚至沉睡多年,发展动力不足;村民去村委会办事,这屋开证明那屋盖个章,一件小事要用上小半天;群众碰上烦心事,打12345的多,直接找村里镇里解决的少。
今年,平谷区出台“1+4”系列文件,涉及村级党建、基层治理、巩固发展集体经济等。“所有改革措施都是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向基层赋权增能。”平谷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充分激活了基层人、财、物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乡村因何改变,如何改变?请随记者来到平谷——
“点醒”撂荒地
守着宝贵的土地,北独乐河村却一直没能富起来。
“几十年前,村里签了340份集体土地租赁合同,那年月地价低,全村租赁费也才几万元。”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全告诉记者,很多租赁者圈着地,却任其撂荒。
这担子如果卸不下,今后发展必受掣肘。
“1+4”改革打破了枷锁。文件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摸清底账,规范“三资”管理。很快,不合理的租赁合同被清理,村集体还收回了300亩土地。
村委四处拜师取经,学技术、找销路,最终决定开辟朝天椒种植园。村级农业合作社成立,吸纳了380多户村民,在刚刚过去的第一个种植季,合作社纯利润就达70万元。
“点醒”撂荒地,不仅靠政策,还靠资金和人才。
按照改革部署,平谷区安排专项资金注入8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同时,选派“第一书记”和退休处级干部下村任职,与企业、科研院所精准对接。
镇罗营镇桃园村,两座红砖仓库废弃多年。今年夏天,随着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温海峰任“第一书记”,老库房建成了蔬菜工厂,首批功能性蔬菜即将上市。
“车间是无菌无尘的。”温海峰递给记者一件防护服,经层层消杀才走进车间。在严苛的温湿度、灯光、噪音控制下,翠绿的蔬菜在静静生长。温海峰的手机套在无菌袋里,一会儿工夫就接到俩求购电话,忙得像一名客服:“再有一周就上市,请您再等等。”
很多村子发展思路受困,借“1+4”改革,镇罗营镇党委挨村走访,捋思路、挖资源。镇党委书记康旺枞介绍,全镇19个村已有100个储备项目,如湖畔耕读园、马文化体验基地等。
钱进村,人下乡,集体经济增收的路子豁然打开。今年上半年,平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增速居全市第一。
密织“微网格”
钱袋子鼓起来,基层社会治理也更有底气。今年,3170名网格员上岗,覆盖全区321个村(社区)。
在大华山村,网格员王所芝负责21户村民。大伙儿都是街坊邻居,住得不远,她却每天走街串户要走将近2万步。她笑说自己像个大家长:“大事包括维护环境、春节禁放、社保登记。细的太多了,就拿今天上午来说,我给卧床的婶子修了指甲,还发现一户人家忘了关煤气阀。”
大华山是个大村,村民有4100多人,还有学校、卫生院等。仅靠村两委十来个人,哪里能操心得了这么多事儿!直到30名网格员就位,才夯实了基础,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1+4”文件做出规定,将全区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形成全域、全要素、全覆盖的微网格体系。也就是说,不论是村里的住户,还是村外的山水林田,都有为之负责的网格员。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不用转弯、绕远,第一时间解决在基层。
不让村级党组织“空转”,平谷区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完善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提高村干部待遇和激励保障。“改革以来,基层党员干部热情高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村级组织也更加平稳有序、高效运转。”平谷区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崔成立说。
打开村委会大门
一人一屋一电脑,坐在办公室,等着居民来,这是村两委多年来固有的办公模式。最近,平谷的274个村却腾出了办公室,让给众乡亲。
镇罗营镇上镇村,村委会的6间办公室改造成了棋牌室、图书馆、乒乓球室、民调室等,村民推门就能进,相约健身、娱乐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是全镇最大的村,连宅基地带林田总共10平方公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宏说,以前,村里一直没有专门的娱乐室,只有养老院能拿出一些娱乐空间与村民共享。
今年夏天,随着改革迅速推进,6位村干部全部腾出办公室,搬进村民服务中心和村务专员一起办公。刘德宏说,自个儿的办公环境的确不如从前,但村民来办事说事,都能“一站办齐”,再也不用各办公室来回跑。村委坐在一起办公,有事能及时通气儿,心也更齐了。
目前,平谷区274个村全部实现集中办公,共腾退房屋750余间1.7万余平方米。腾退空间都没闲着,用于公共服务、娱乐休闲、婚丧喜事办理、医疗养老等实际需求。
敞开村委大门,峪口镇各村还因地制宜,在果品生产大村设置了直播间,方便果农直播销售果品;有科技工作者常驻的村,设置了博士农场办公室、科技工作者驿站。
“1+4”改革,让平谷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平谷区委相关负责人说,平谷还将继续深化改革,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