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坚持晨练的人群成为县城体育场一道靓丽风景线;夜幕降临,健身达人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享受运动的快乐;疫情期间,居家健身同样精彩……如今,健身热潮涌动竹乡大地,添彩美好生活。
天刚亮,健身爱好者娜娜就到灵溪公园智慧绿道进行晨练。她首先打开手机绑定的“灵峰智跑”小程序,刷脸、登记,随后沿着3.7公里绿道奔跑起来,步伐轻盈、节奏稳定,1个半小时的晨跑很快完成。“恭喜您完成今日任务。”在“灵峰智跑”大屏上,她当日完成的里程数、排名、用时等信息一目了然。
“我一般都会来这边晨跑,除非下雨或者有特殊情况。实时记录的信息,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体能,很方便。”娜娜切身感受到智慧绿道的便捷和智能化。
体育公园带来新体验。灵溪公园沿着浒溪岸边铺设了智慧绿道,沿途还设置了20多个智能打卡点,每当运动者途径这些打卡点,屏幕上就会显示用时、速度、消耗的卡路里等信息,公园里还设置了存包柜和智能器材柜。“存包柜可以帮助大家轻松上阵,智能器材柜放置了日常健身器材,在公园游玩时可以随借随用。”灵峰街道工作人员冯菲介绍。
数据显示,目前共有2.7万余人参与灵溪公园健身乐跑,其中1.1万余人使用芯片感应跑步,1.6万余人使用人脸识别跑步打卡。现投入的设备有跑步服务站,包括跑步芯片领取柜、完赛奖励柜、智慧大屏以及7台计时感应设备。
除了智慧绿道,灵溪公园还建有7个公园广场,市民来这里可以体验飞盘、腰旗橄榄球等个性化运动项目。“接下来我们还会丰富公园体育元素,增加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少儿轮滑场地等,更大满足健身爱好者的多元化需求。”冯菲说。
包括灵溪公园在内,全县已建成5个面积超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受惠群众约20万人。“近年来,我县体育事业迎来飞速发展期,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县文体旅游局体育管理科科长刁志龙表示,当下“体育+旅游”理念和运营模式渐入佳境。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创新运营模式,让体育公园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典范。
体育公园仅为一个缩影。秀美的山水资源让安吉与体育运动天然结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健身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解决大家“去哪健身”的难题,我县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绿水青山间的生态健身房”,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构建全民健身新空间。
晚饭过后,溪龙乡后河村村民杨忠心总是第一个来到村里的健身房锻炼身体。这里健身设施应有尽有,有电动跑步机、立式健身车,还有仰卧板、单车等。“以前想运动没地方去,现在家门口有了健身房,和城里人一样享受高端服务,幸福感大大提升。”老杨笑着说。
后河村是全县第一个建成百姓健身房的村庄,总面积约120平方米,一次性可以容纳20多人进行体育锻炼,深受当地村民追捧。最近5年,全县建成省级百姓健身房25个。
近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超20亿元,建设省、市级便民体育场地设施项目177个,涉及大型多功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省级全民健身广场(休闲公园)、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100%。同时有序推进场地低免收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80%。我县体育场地设施总面积已达到235万平方米,预计到2022年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突破4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群众健身热情伴随体育场地设施的完善不断被“点燃”。近些年,我县重视体育赛事引进和自主品牌赛事培育,连续13年举办乡村体育节活动,参与群众突破百万人次,行政村举办率达到100%,“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成为乡村体育常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总人口比例44%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94%以上。此外,200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一线,让全民健身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