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照射车棚半个小时,就可为一辆电动汽车充满电;路灯不用接线、直接固定在路边,白天吸收阳光储能,晚上就能用“自己发的电”照明;就连展馆外的玻璃幕墙,也是光伏材料所制,美观的图案背后兼具发电功能……天气晴朗,走进泰州市海陵区新能源产业园区,一大批看似普通却又“十分神奇”的公共设施,正在阳光照射下“悄悄蓄能”。
推动园区公共设施越来越多实现“能源自给”,是海陵区依托新能源产业基础优势,奋力打造“太阳城”、建设“零碳园区”远景规划中的一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们抢抓‘30·60’碳达峰碳中和窗口机遇,明确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太阳城’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海陵区发改委主任孙乾介绍,海陵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沿链而进,以链强群,形成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两大产业板块。特别是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一批新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在此基础上,本土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储能电池项目,全区域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新能源产业版图持续丰富完善。
虽是国庆长假期间,但在泰州海优威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一辆辆满载原材料的大卡车有序停放,工人们驾驶着叉车快速穿梭于卡车和仓库之间,忙着装卸货物。另一边,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卷卷成品EVA胶膜随之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等待运送至下游客户企业。“国庆期间我们开机量在四分之三左右,基本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海优威泰州工厂厂长翁正玉告诉记者,胶膜是光伏电池组件里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一般电池组件在生产过程中,有两个环节需要用到EVA胶膜,它能帮助组件夹层排干空气、增强对阳光的吸收,同时也对组件起到防护作用。
作为园区产业链图谱上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客户不少就在园内,“隔墙供应”成为现实,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该企业今年2月与海陵区签约三期项目,8月份三期项目即开始试生产,随着三期项目的完成,泰州工厂满产年产能可达25-30GW的胶膜,同时该企业也实现了完整的光伏封装胶膜生产链。
完备的产业链,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一环。为此,海陵区以“链式思维”科学谋划推进,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分段发力,招引龙头项目落户、加快配套项目建设,同时大力推广“光伏+公共设施”“光伏+工商业屋顶”等全场景示范应用。经过不懈努力,在隆基、一道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海陵已形成“硅料-电池-组件-服务-电站”全产业链,产业链完备率达到95%,园区内“隔墙供应”体系基本形成。
不仅如此,该区还通过实施“亩均论英雄”等系列改革,为产业项目提供优质载体资源。同时为促进产业人才和关键技术向新能源产业集聚,该区广纳贤才,先后促成7名院士、129名专家与海陵签约,专门组建新能源产业专家服务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海陵新能源产业产值170.9亿元,同比增长53.9%。“到今年底,我区光伏电池产能将达到10.2GW、组件产能24.2GW,新能源产业产值预计突破20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海陵区工信局局长杨春霞说。
海陵区委书记孙群表示,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海陵将立足产业优势,乘势而上,抓十亿项目、攻百亿企业、跨千亿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力争到2025年,实现光伏电池产能超20GW、组件产能超30GW、光伏发电装机达400MW、光伏全产业链规模达600亿元、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