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定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铁腕治污、源头治水、系统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奋力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
保护长江,最实际的问题就是产业转型。低端退、高端进,才能为新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江阴市拥有35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喝“翻跟头水”长大的江阴人,敢闯敢试、奋勇拼搏。行走江阴,记者感受到,转型升级提速,发展“含绿量”不断提高,江阴正奋力蹚出一条发展与美丽同行之路。
9月,记者来到位于江阴高新区的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内部道路宽阔平整,厂房错落有致。“这几年园区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江阴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陆丰感慨地说,产业园前身是江阴启新纺织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落地早,经历20年的市场沉浮后,纺织主业萎缩。为减少损失,企业将空置厂房出租给一些“散乱污”的小企业、小作坊,但产出率低、环保和安全隐患大,而且均不符合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定位。整个企业占地330亩,但2018年全年产出仅为6135万元,入库税金558万元。
推动绿色转型,守护一江清水,江阴高新区着手对这里实施“腾笼换凤”改造,一家家“散乱污”企业搬离,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纷纷进驻,还引来中科院院士丁汉教授团队参与的江阴市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项目。通过两年多的运转,园区入驻企业去年全年产出超10.09亿元,入库税金4969万元。
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嬗变,是江阴探索绿色发展新路、保护长江的一个缩影。江阴市发改委副主任项勇介绍,2017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4312家,其中化工企业181家,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59台,热电企业由原来26家整合至目前12家。进一步加快招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优质项目,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今年以来新引进重大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60%以上。
最近,从江阴“走出去”的新能源龙头企业远景科技集团又有新动作,集团旗下的远景动力宣布,将在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地区建设一座超级工厂,规划产能30GWh,于2025年建成投产。本次落子西班牙,是远景动力继日本、英国、法国和美国后,零碳电池工厂的又一重要布局,将成为远景动力在欧洲的第三个零碳电池工厂。
而为远景动力零碳电池工厂向全球快速“复制”提供“样本”的,正是位于江阴临港开发区的远景千亿级智慧能源产业园。“产业园将在今年底实现碳中和运行,为全球提供零碳产品。”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娄益民介绍,该产业园形成以智能风机制造基地和智能电池制造基地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布局,正全力打造“能源+交通”两大千亿级绿色科技产业链和产业群,引领零碳新工业革命。
站在产业结构优化重塑的重要关口,“制造业重镇”江阴正以更轻盈的身姿加快转型步伐,全力构建“345”现代产业体系,以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4个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战略支点,奋力角逐新经济赛道,产业结构持续调绿调优:去年,江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8.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较2016年末增长123.9%。
因直排7吨多废水,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江阴某电子公司被判处罚金30万元,另缴纳5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我们痛定思痛,补齐环保短板。”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下,公司着力压缩落后产能,从原有的封装和测试领域向上游设计研发领域拓展。去年,公司新业务板块销售额达7000万元,营收贡献率超过三成,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
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陆勇坦言,“我们统计过,从村级开发的园区到国家级园区,江阴曾有大大小小的园区近200个,后来,我们按照江阴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合并统筹为30家园区,在低端产能上坚定做减法,在高端产业、绿色产业上持续做加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提升发展效能,也更好地守护蓝天碧水。”去年,江阴全年关停、重组化工生产企业29家,盘活腾退提升土地1.9万亩。
“江阴正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阴段建设,我们将会深入挖掘、梳理和提炼长江江阴段的文物、文化、旅游、生态和产业等特色资源,让江阴这座城市与长江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加突出和鲜活。”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冠元透露,依托江阴“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文化景观T台,立足“江、山、河、湖、湾、文”六大特色资源,着力构建“一带两核连镇街、精品项目串碧澄”的长江文化公园空间布局,打造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