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冰雪旅游在发展规模、质量、知名度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但仍存在市场潜力释放不足、产值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低等问题。从实际看,人口总量超1亿的京津冀地区消费潜力大、市场基础好,特别是京津两地有着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大量中高端消费群体,是我省冰雪旅游主要的客源地。充分挖掘京津市场,就要在提升品质上下足功夫,以高品质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一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完善交通枢纽到冰雪旅游景区的集散功能,开通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线上门户,构建冰雪旅游智慧服务平台,提升平台与智能移动终端的融合度,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化、个性化的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崇礼滑雪大区的区位优势,持续提升区内滑雪场专业化、精品化水平,加快滑雪小镇休闲度假综合体建设,提升旅游饭店、民宿等接待设施与服务质量,打造国际滑雪旅游胜地和京津中高端游客群最理想的滑雪旅游目的地。三是要通过主流媒体、重大赛事、旅发大会等对我省冰雪旅游实施全方位、全景式宣传推广,并通过“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面对京津冀及全国市场,开展区域联合营销,打出冰雪旅游宣传推广组合拳。
发展壮大冰雪旅游产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冰雪+”文章,在冰雪场馆建设运营和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上发力,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优化场馆和设施供给,在现有基础上适度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城市周边滑雪场,培育“周末滑雪游”“滑雪微旅游”等新型消费热点,加快开发室内滑雪场、4D冰雪体验馆等新型冰雪场馆,辐射带动冰雪旅游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滑雪场建设运营的扶持力度。依托市场机制,大力吸引社会投资,同时加大财政支持,用于扶持滑雪场建设和配套设施完善。三是积极引导机械制造、五金加工、服装生产等相关制造业企业进军冰雪产业链,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打造现代化冰雪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以滑雪场基础设备和冰雪运动装备为重点做强产品,鼓励企业自主设计研发,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可穿戴式智能装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沉浸式数字仿真等新技术研发,着力破解冰雪装备国产化和高端化的技术难题。
冰雪旅游除传统的冰雪运动体验外,还包含冰雪赛事、冰雪活动、冰雪运动培训等关联和衍生产品。发展后奥运经济,我省应着力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条,通过“冰雪旅游+”,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消费场景。一是“冰雪旅游+冰雪赛事”。用好冬奥遗产,多承揽国际、国内高水平冰雪竞技项目赛事,打造顶级赛事集聚区。加强京津冀冰雪赛事交流与协作,促进优质赛事资源共享,统筹各类分站赛、巡回赛等。二是“冰雪旅游+冰雪活动”。围绕国际滑雪节、冰雪嘉年华、冰雪派对以及各大滑雪场开板节、封板节等节事活动,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策划开发冰雪节事旅游产品。围绕“健康河北、欢乐冰雪”大型雪季系列活动主品牌,积极谋划和打造冰雪活动地方子品牌,构建我省冰雪活动品牌体系。三是“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培训”,以青少年为核心群体,大力开展冰雪运动培训,通过滑雪学校、冬令营等,挖掘并释放冰雪运动培训市场潜力。强化冰雪运动健身指导,积极组织开展大众滑雪等级认定,普及群众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参与水平。
当前,我省冰雪旅游人力资源整体不足,存在中高级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服务人员经验不足等问题。发展壮大冰雪旅游产业,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全面构建冰雪旅游产业人才体系,为后奥运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一是不断优化人才机制,挖掘和用好存量人才资源,制定相应的冰雪人才政策。二是加大冰雪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要多引进管理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同时还要增加企业管理、造雪压雪、滑雪教练等人员储备。三是构建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与企业协同发力的人才培养机制,以资源融合为支撑,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各类人才培养。支持体育部门、专业体育院校与冰雪企业联合成立人才培养联盟,建立滑雪教练员培养基地,实施滑雪教练员培训工程。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冰雪旅游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支持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学校与冰雪场馆对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重点实施冰雪企业管理、医疗救护、冰雪装备研发等人才培养项目,全面构建冰雪旅游产业人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