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又到一年丰收时。一台台收割机在金黄的田野中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袋,丰收的喜悦使农人们的脸上绽开了花……
连日来,全市的秋粮进入了最后抢收阶段。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全市秋收工作接近尾声,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突破200万吨,顺利实现“十九连丰”。同时,各地秋播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新技术应用
水稻实现稳产增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实现了增产增收。
在旌阳区柏隆镇清和村,雨后初晴,阳光照耀下金色的稻田,呈现出一派丰收图景。钰兴家庭农场里,3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抢收。农场负责人杨玉刚告诉记者,今年虽然天气干旱,但是上游都江堰人民渠来水保障了灌溉用水,目前收获的200余亩地产量比去年略高,一亩田比去年要多产100多斤。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们种粮越来越有信心了。”杨玉刚从2015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开始只承包了一百多亩地,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门、农科院的指导下种植了新品种,提高了技术,产量连年上升,这让杨玉刚对种粮越来越有信心,现在他的水稻种植规模已达450亩。“镇上还正在建设农事服务中心,包含烘干加工、集中育苗、农机维修等功能,服务于我们种粮大户和农户,让我们种粮更有信心了。”
在广汉市连山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基地,数台收割机正行驶在稻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卷入机器。种粮大户廖兴华今年种植了2000亩水稻,趁着晴好天气,他开始了全机械化水稻收割。“今年秋粮收获情况还是比较好,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每亩增产几十公斤没有问题。”廖兴华说道。今年由于种植技术过硬,他还以亩产801.47公斤获得广汉“粮王”称号。
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玉米双丰收
德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在旌阳区双东镇二百钱村旺茂农业种植专合社,管理人员正在组织村民抓紧采摘已经成熟的玉米。专合社管理人员尹凤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面临高温少雨天气,专合社积极应对,通过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两种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亩产效益不减反增,“玉米一亩能够达到700余斤,大豆能够达到300余斤,丰收有望。”尹凤明说。
今年以来,旌阳区整合项目资金240万元,采取种子和现金补助方式,推进0.8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建设。“今年全区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96万亩,较去年新增0.48万亩,圆满完成本年度的大豆扩面任务。”旌阳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高级农艺师郭勇说。
科学抢种
晚秋生产掀热潮
在丰收的同时,抢抓有利时节,我市把晚秋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掀起晚秋粮食生产热潮。
在中江县仓山镇跳蹬村鼎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地里,村民们忙着收割玉米秆,旁边的地里,拖拉机正在对土地进行标准化的整地、起垄……
该合作社负责人肖莉告诉记者,她去年流转了1200亩土地,用于发展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收割后,我们又陆续种植土豆200亩,有机花菜、萝卜、儿菜200亩,油菜800亩。”
晚秋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仓山镇政府多措并举,结合晚秋生产习惯,科学制定增补种计划。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引导村民、种植大户科学育苗整地,准备生产物资,做好定植准备。该镇计划发展晚秋蔬菜2329亩,同时种植小春作物63000余亩,全面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以来,为顺利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德阳各级农业部门狠抓粮食生产,充分利用全市288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机械化种管收,强化科学肥水管理,加强病虫防控,成立农技服务队深入一线指导生产,积极兑现各项种粮补贴调动种粮大户积极性。全市已下发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8382万元,同时落实中央、省、市、县晚秋粮生产资金2735万元,为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冲刺增加了强劲动力。据悉,晚秋生产以秋洋芋为主,计划发展秋粮32万亩、秋菜20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播面达47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