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必然把自主创新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动力。”这是十年前,写在《新昌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里的一句话。十年来,面对科技人才基础薄弱,区位条件不优,资源禀赋一般的“先天不足”,我县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走出了一条科技强、产业好、生态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了“小县大科技”的工作模式,科技创新关键指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高端精密滚子是中国轴承的“卡脖子”工程,长期依赖于外国进口。去年,五洲新春突破了兆瓦级风电轴承滚子“卡脖子”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全球第二、全国第一。企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得益于“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为帮企业稳发展、促转型、强创新,我县组建技术攻关专家委员会,积极推进“揭榜挂帅”,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专精特新”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个,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亿元,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1家,集聚高校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4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近20家,全县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开展率达95%,有力推动了企业的转型、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一直以来,我县坚持构建产业承载平台、创新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完成省级高新园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构建推进新昌智造科创带建设,全县20家大型企业82个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共享,每年服务中小微企业1000余家。优良的创新环境,配合滚动实施的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三个倍增”计划,使得企业梯队结构持续优化,全县现有国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上市企业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7家,涌现出一批细分领域的“领头雁”。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基础。为了集聚人才,我县积极探索创新柔性引才用才模式,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在杭州设立科创人才飞地,同时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目前新昌企业已设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国内异地研发机构32个,通过“飞地”模式集聚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近1000名。我县还实施“天姥精英”专项引才行动,连续多年举办“天姥英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目前,我县已引进集聚国家引才计划人才21人,省引才计划人才20人,万人拥有人才量达2599人,企业R&D人员占比达13.6%,居全省第二。
十年深耕,终结硕果。2012年,我县每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为9.85件,2021年,这个数字已攀升至每万人89.3件,其中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2.9件,居全市首位。2021年,县域创新发展的“新昌模式”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我县捧得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今年,“科技创新鼎”再度花落新昌,“小县大科技”的精彩画卷,被勾勒得日益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