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她迎着创新创业的浪潮奋勇前行。
1992年,承载着皖西老区人民发展工业的美好梦想,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中心城区东郊的一片荒岗上破土萌芽,担负起老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角色,就此也开始了“破茧成蝶”般的华丽蜕变。到今年,她恰是风华正茂三十载。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笃行不怠。这片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热土上,改革开放创新的浪潮,层层迭起、奔涌不息,激荡起皖西大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强音。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成功跻身“国家队”的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按下了改革发展的“快进键”,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十年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仅占全市0.58%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市约7%的经济总量;园区财政收入连续跨越10亿元、2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达到11.4%;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均超12%。
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争先进位为主基调,这十年,成为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园区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提速 争先
有一种速度,叫“与时间赛跑”。
从1992年到2012年,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虽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使其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战场的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进入新时代,面对“不进则退、慢进出局”的严峻形势,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全市“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新定位,园区该怎么办?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经过一次次观念碰撞、头脑风暴,园区上下形成共识:积极抢抓机遇,提升发展标杆,按下“加速键”、挂上“提速档”。十年来,园区牢牢树立“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对外引新、对内挖潜“两手抓、两手硬”,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抓项目引进、抓企业培育、强发展主体,持续演绎产业强区的“速度与激情”。
安徽墙煌彩铝奋进的步伐,印证了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的坚定决心和“加速度”。
自2018年担任安徽墙煌彩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以来,郭永忠早已习惯了这样强劲的工作节奏。随着今年6月份公司新建生产基地暨上市项目的签约,与时间赛跑、与发展竞速,将成为他接下来的工作常态。
在郭永忠“入主”之前,安徽墙煌彩铝还是一个“病秧子”,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累计亏损达2.7亿元,只能年年靠着集团“输血续命”,还差一点被集团内另一子公司“兼并”。
“临危受命”的郭永忠卧薪尝胆、奋起直追,将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短短几年时间,就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公司不仅扭亏为盈,2021年更是创造了9.62亿元产值,同比实现翻番,一举超过此前欲行兼并之举的集团子公司。
“新项目签约后,集团已同意让我们收购之前要兼并我们的集团子公司。”郭永忠说,如今的安徽墙煌彩铝可谓是“扬眉吐气”,未来3年,还将更进一步向着科创板上市、年产值30亿元的目标快速冲刺。
如果把园区比作是起飞的“跑道”,那么企业就是一架架蓄势待发的“战机”;如果说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那么大项目就是激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六安中财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毫无疑问是其中最耀眼的。
2014年4月,园区成功引进中财管道一期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即顺利投产。紧接着,2017年二期投产、2019年三期投产,再到今年4月的四期部分投产,8年来,它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中财速度”。到2021年,企业产值已达近30亿元,成为园区“冠军企业”。
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集聚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十年来,园区成功吸引上市公司立方数科迁址落户,引进美盈森、传承生物、雷利电机、晖煌新材料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入园,园区经济发展强势提速。
如今的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形成“131”产业格局,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食品医药健康、现代服务业“五朵金花”竞相绽放,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产业集聚发展带来的“雁阵效应”逐步凸显,到2021年底,园区产值超亿元企业已达58家。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翻开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十年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每一笔背后都彰显着开发区“速度”。
创新 增效
有一种力量,叫“创新驱动”。
走进六安永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1号厂房,醒目的公告栏里一张张“改善提案”引人注目。其中,既有解决生产中疑难杂症的好建议,也有各种改进产品生产工艺的“金点子”。改善就是“微创新”,企业鼓励全员思考,提出改善提案,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
永达机械主要从事中小模数齿轮、齿轮泵、机械零件、机械设备及配件生产。企业前身为国营永达机械厂,始建于1965年,现已发展为国内中小模数齿轮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达57%。
老企业缘何经久不衰,并长久保持活力?该公司党委书记祝传彤说,靠的就是技改创新。“一方面是营造全员创新氛围,挖掘员工潜能,变智慧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是加大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成本。”
祝传彤告诉记者,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中,每一名员工都是“改善能手”“创新先锋”,通过深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出台实施相关激励政策,调动员工积极创新意识,近三年共征集“金点子”2393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依靠技改创新,永达机械也一改过去生产设备依赖购入的局面,经过“改善能手”“创新先锋”的创新改造,一些老设备变得“高精尖”,成功销往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前几年推出的自动校直机为例,成功创收上千万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虽有千条万条,但创新驱动是绕不开的第一条,是提质增效的必经之路。
回望十年,顺应转型升级需求,加强政策支持,强化引导服务,成为园区推动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双强引擎”。在创新强势驱动下,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新动能快成长、早成势,园区每一片土地都蕴育着蓬勃生机。
作为园区老牌企业,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尤为具体。面对国内家电市场接近饱和,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以白色家电制造为主业的索伊电器,将创新贯穿到转型升级的每一个环节。
从“智慧餐厨项目工程”产业生态链这一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到建设智能化数字中央厨房、5G+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智能化数字烹饪机器人、饮料机、营养冲高机等8大产品体系,“创新”被索伊电器展现得淋漓尽致。
发力创新,让企业有了“质”的蜕变,企业也由此进入新的市场蓝海。目前,索伊电器已建成智慧餐厨应用场景100余个,投入烹饪机器人达1000余台。“今后智慧餐厨系列产品将成为公司新的竞争优势。”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赵旭东说。
创新,只有进行时,永远没有休止符。
截至2021年底,园区高企、战新产业企业总数分别达到65家、63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44%,居全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1.9件,持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勠力创新不止,园区成功获批首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优化 赋能
有一种温度,叫“心贴心服务”。
一个新项目办理开工所需的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需要多长时间?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答案是:24小时内可全部完成。
6月24日上午,在接收到屹珹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提交申办信息后,该区政务服务大厅各涉企窗口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协同办公,“接力跑”变为“并排跑”,当日下午14时,建设单位一次性领到项目开工所需的四本证件,创造了全市首例“四证齐发”纪录。
在“四证齐发”的背后,是园区创新“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刷新各审批环节速度,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的积极尝试。
4月发生的疫情就像一场“大考”,充分检验了园区营商环境的成色。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助力纾困解难,园区各部门冲在前、做在前。一次次高效便捷的审批,一次次贴心到位的服务,一次次“真金白银”的扶持……对企业来说,胜过千言万语。
冠盛蓝玻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玻璃生产、玻璃深加工制品销售企业,每天需要3000吨的原料进厂,一旦供应不上,就将面临着窑炉损毁产生的千万元巨额损失。让企业负责人倪继军感动的是,在该区招商局、经贸局等部门主动协调下,企业在疫情期间物流畅通无阻。
倪继军说,从2018年接手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以来,帮助化解遗留问题,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园区的贴心服务始终相伴。“园区从不回避问题,给我们的承诺,也向来是说到做到。最初的忐忑不安很快就没有了,现在我们信心十足。”
营商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近年来,园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创优提升工作,对标先进,强弱项、补短板,让持续擦亮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赋能高质量发展。
——“硬环境”方面,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按照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思路,科学布局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联东U谷(六安)智造产业园、现代科技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建成区面积已从起步之初的0.98平方公里扩大至35平方公里。
——“软环境”方面,突出先行先试和落地见效,积极推进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的“四办”服务,加快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审批、“交地即发证”、帮办代办等特色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不断优化的营商“软”环境中受益。
营商环境如何,企业家最有发言权。六安中财管道的副总经理李伟之前曾在中财集团位于其他省份的生产基地供职,他说,像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提供如此贴心的服务还是第一次遇到。“来到六安不后悔,这是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
营商环境就是口碑,口碑就是吸引力。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先后有255个重大产业链项目在园区落地,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5个、5亿元以上项目3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
最令人感到振奋的是,6月初,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蔚来汽车与园区达成合作意向。在不久的将来,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区将成为全市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的重要承接平台。
光阴流转,见证芳华;“蔚来”已来,前景可期。
站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起点上,三十而立的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在全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航道上,以改革为帆,以创新为桨,乘着奋进之船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