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和墙壁上的山水画相映成趣,石板路上,大人孩童三五成群,游客熙熙攘攘……在山东潍坊诸城市蔡家沟村,艺术气息弥漫在大街小巷。“每逢假日,近万名游客涌入蔡家沟,在这里参观美术馆、画室,购买村民的文创产品。”蔡家沟村网格党支部书记丁金坡说,外人很难想象,一个小山村能够汇集如此多的艺术家,村民们也成了艺术创作的主力军。
蔡家沟村位于4A级旅游景区常山东麓,是山东省文化先进村。“2017年之前,蔡家沟村还是一个无集体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年轻劳动力的‘三无’贫困村。”丁金坡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探索“旅游+艺术”的新型发展模式,打造了业态丰富的蔡家沟艺术试验场,让昔日贫困落后的小村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富裕村、网红村。
“原来全是靠天吃饭。”村民张则英说,过去,跟老伴臧启运依靠种地、帮工勉强度日。她从未想过,自己70多岁时还会成为一个画家。“曾经觉得艺术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现在,艺术让我的精神更富足了。”在蔡家沟,像张则英这样走向艺术创作的村民越来越多。
近几年,蔡家沟村建起了百工传习所,培养本土农民学习剪纸、黑陶、柳编等十余类非遗传承项目,实现户户有一门营生。村民成为手艺人、守艺人、创意人,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
文旅产业兴旺后,带活了农事体验、田园采摘以及乡村食宿产业。蔡家沟1130亩土地被流转出去后,每亩便能让农民获得800元的土地租金。许多年轻人陆续返村,在自家门口开起了酒馆、饭馆和民宿。
今年中秋假期第一天,青州凤山村就迎来了今年的客流量峰值。“太忙了。村里农家乐、民宿全部爆满,自家的手工水饺生意也很好。”凤山村村民杨兰花高兴地说,原先在外干建筑工,眼下村里旅游前景向好,她就在凤凰台旅游度假区内卖水饺和馄饨。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忙时一天入账近千元。
“乡村旅游可以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助力富农增收。”凤山村村委会主任张德胜介绍,依托片区内丰富的原生态环境,凤山村规划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凤凰台旅游度假区。该度假区可辐射周边8个村的2万余亩土地,做实了“田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房、山货变礼品”的美好愿景,日均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吸纳1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村内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外打拼的大学生也回来了。”张德胜说,去年,大学生刘珊重新回到家乡从事导游工作,一月固定收入4000多元,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
在潍坊,有一条宛如飘动“玉带”的旅游路,被誉为“齐鲁天路”。齐鲁天路是由潍坊南部山区旅游路串联而成的一条自驾游线路,沿途资源丰富,四时之景各有千秋。“齐鲁天路不仅是一条网红路,也是一条山货出山、村民增收的致富路。”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没有这条路之前,山上的蜜桃、佛手瓜等农产品运到山下要靠肩扛车推,现在,“旅游路”打通了“致富路”,随着游客的增多,这些农产品甚至不用走出大山就能卖上好价钱。农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沿线村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办起了民宿和采摘园,极大地提振了乡村发展活力。
随着乡村旅游逐渐火起来,潍坊富民增收的成效也扎扎实实反映在数字中。青州市桐峪沟村村民盘活闲置资源开发民俗旅游,人均收入达3万元;昌乐县庵上湖村年接待游客1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4万元,户均2.2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建成6000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乡村旅游为乡村带来了可观的‘游量’,如何将‘游量’变现,进而促进农民发家致富一直是潍坊文旅系统思考的问题。”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富民的背后,是潍坊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主动创新产品和整合资源的结果。下一步,潍坊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乡村更宜居宜业,让农民精神和口袋同步富足,绘好农村美、村民富的潍坊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