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 文字新闻
盘点地方两会关键词:加快基建、促进消费升级、推动5G商用
发布时间:2019-02-03  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地方两会进入尾声,除山东外,已有30省份公布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消费升级、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是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

  多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基建类型看,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以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能源、水库、水运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资金上,江西今年总投资2.18 万亿元;湖北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新开工270个以上,续建620个以上。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辽宁、四川、湖北、江苏四省份均把推动5G商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四大产业发展纳入今年工作计划。多地政府工作报告还聚焦数字经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为推动消费升级,辽宁、湖北、山西、河南提到通过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来增强消费能力。北京、江苏、福建以建立便利店、步行街、特色示范街区等方式助推消费。

  此外,北京、福建、辽宁、黑龙江、天津等多省份提出育才、引才、留才等政策措施。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战略性人才。其中,黑龙江提出先通过“固巢留凤”留住龙江科技领军人才,再通过“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科技人才。福建鼓励各地开展柔性引才,精选20个左右产业领军团队,给予每个团队每年最高5000万元支持。

  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基础设施仍然是补短板的重要领域。

  今年多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基建类型看,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以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能源、水库、水运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例如,上海要启动建设机场联络线和轨道交通崇明线,推进北横通道、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沪通铁路和沪苏湖铁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浙江提出要建设地铁68.5公里。福建要建成通车地铁福州2号线、厦门2号线,开工双龙铁路(福建段)。

  中西部地区中,河南将以高速公路、骨干铁路和航空枢纽为主体,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并推进沙颍河、淮河等内河水运项目建设。安徽要开工建设390座小型水库加固项目。四川今年将加快推进铁路项目、进出川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

  新疆今年将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国省道和高速公路建设;以完善铁路路网结构、提升通达能力为重点,建设以兰新高铁为主干、南北疆快速通道为两翼的铁路“交通圈”;围绕完善机场功能布局、提升航空连通度,加快构筑疆内外联运网络,此外还要加强水利和能源设施建设,推动中石油、中石化加快重大油田勘探开发等。

  从资金上看,目前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投资金额在千亿元及以上。广东全年将安排省重点项目投资6500亿元。江西今年重点实施2256 个省大中型项目,总投资2.18 万亿元。湖北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新开工270个以上,续建620个以上。

  从里程上看,福建要建成普通国省干线285公里,改造国省道路面150公里,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500公里。广西要开工8条约550公里高速公路。河北要建成具备通车条件铁路17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200公里以上,普通干线公路建成通车45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6000公里。

  发展5G商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围绕“建设、改造”这两个关键词加大投资力度。“建设”重点是五方面,除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环保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外,还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

  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将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经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2019年工作计划,并提出建立相关产业集群。

  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安徽、河南、四川、广西至少8省份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湖北要求加快5G产业化进程。北京、湖南提出加快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北京、辽宁、福建、天津、山西、黑龙江、湖北、安徽、江苏、四川至少10省份要求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北京、辽宁、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四川至少7省份表示要加强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辽宁、福建、山西、湖北、江苏、四川至少6省份提出发展物联网。

  在新兴产业的方向选择上,不同省份的聚焦点也有所不同。辽宁要抓好华晨宝马新工厂、华晨雷诺轻型商用车等重大项目,建设汽车制造中心。浙江要推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文化旅游、能源环保等5个千亿投资工程。安徽要推进“中国声谷”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建设世界级人工智能及智能语音产业集群。湖北要推动集成电路、数字、生物、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十大重点产业发展。

  福建将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除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商用和区块链产业,福建还要在制造、金融、医疗、健康、安防、政务等领域,实施100个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形成100个深度应用场景。

  落实个税专项扣除,培育便利店、步行街,促进消费升级

  “促进国内消费升级,核心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顺应群众消费升级和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曾表示。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看,推动消费升级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增强消费能力,落实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制度及相关改革举措,实施好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政策。二是引导消费意愿,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补上教育、养老、医疗、健康、家政、育幼等方面的短板。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加强消费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在增强消费能力方面,辽宁、湖北、山西、河南都提到要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重庆提出要切实增加居民收入。福建提出落实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等财税优惠政策,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规模。广西提出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加快广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强化财税扶持,建设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

  在引导消费意愿方面,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河南、广西、福建等省份提出发展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

  辽宁、北京、江苏、福建以建立便利店、步行街、特色示范街区等方式助推消费。其中,北京今年将建设10条特色示范街区,培育100家连锁品牌企业,启动王府井等高品质步行街建设。

  繁荣夜间经济也被作为促进消费的手段之一。北京提出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广西鼓励发展夜间经济。

  为发展消费新业态,福建提出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湖北鼓励实体商业转型发展,打造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消费生态。

  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北京、江苏、辽宁、吉林、山西、湖北、河南、四川、广西至少9省份都提到要改善消费环境。其中,江苏和广西要求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北京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市场监管。河南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四川要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重视育才、引才、留才

  2018年上半年,各地发起“抢人大战”。2018年11月份,各省份出台的民营经济政策再度将人才引进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将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2019年工作之一。人才战略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战略性人才。北京注重培养一批爱科技、懂创新、会服务的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集聚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国际服务机构和法律人才。福建坚持“高精尖缺”导向的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

  在育才、引才计划上,湖北将加快培养科研领军人才和产业创新人才,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天津有“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海河工匠”建设工程。“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团队+项目”,引育一大批急需紧缺的人才。“海河工匠”建设工程聚焦构建名师带徒、大师引领、项目定制、工匠涵养的梯次式培养体系,造就一大批高品质技能人才,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辽宁的“兴辽英才计划”和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将新增专业技术人才9万人、高技能人才4万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500人。2018年,辽宁通过这一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2516名。北京的雏鹰人才计划重点支持一批30岁以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成长。

  留住人才的手段包括资金支持、解决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等。河南提出重视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为拓展人才保障服务,天津将优化人才绿卡制度,加快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人才公寓建设。

  黑龙江提出先通过“固巢留凤”留住龙江科技领军人才,稳住科教领域的四梁八柱,再通过“筑巢引凤”给予平台、资金、政策支持,以头雁带雁阵,吸引更多科技人才。福建鼓励各地开展柔性引才,精选20个左右产业领军团队,给予每个团队每年最高5000万元支持。

上一条:解密科创板制度设计|向VIE架构打开大门,但强调持续监管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