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张勇正在维修一块日本村田自动络筒机上的槽筒驱动板。
公司从日本引进村田全自动络筒机后,张勇通过阅读技术资料,反复实践,设定了适应本公司生产的纱线捻接参数和电清参数。进口的自络机部件损坏了,以前都是送到代理商处修理,不仅每次都要花费上万元,而且耽误生产时间,他就刻苦钻研,自己维修,仅此每年就为公司节省约60万元。
“中秋节前,挡车工反映T80支捻接线头外观质量不是太好,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产品质量。”张勇说,他当即上机检查,发现问题有点复杂,于是就与团队开启攻关模式。
1996年,张勇从海安中专机电专业毕业,进入双弘纺织。深耕纺织设备的技改与创新,他从一名普通的电工,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翘楚,熟练掌握电工、棉纺、自动化与控制等多领域的技术能手。
10年间,张勇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棉纺专业知识、电子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外语,实现了公司进口设备维修自主化。
一次,制线工场一台意大利自动络筒机突然停车。接到报修电话后,张勇就拎着工具包赶到现场。他仔细地检测机器的每个零部件,是不是电脑程序出了问题,可重新下载后却依然无效。通过反复检查,他发现原来是整流逆变单元出现了问题,更换IGBT和光耦后故障随即得到解决。
干中学、学中干。张勇对电气技术孜孜以求、刻苦钻研。“要让设备听人的话,你得先听懂设备的话”,这是张勇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通过多年的摸索创新,电气控制专件的维护修理实现了自主化,不仅节省了维修费用,而且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每年为公司创造价值超过150万元。2014年,张勇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2015年被命名为双弘首位金牌工人,获奖励技术干股6万元。
2016年,公司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张勇担任主任,承担起技能人才培养、技术交流、项目创新等重任。目前,工作室已有成员15人,都是各个工段的技术能手,先后参与8个技改项目的创新与攻关,为公司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
自己的技能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他说,自己的成长历程正是公司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写照。公司推行技术人员干股奖励制,建立专业技术骨干与行政干部级别待遇对接制,开展金牌工人、首席技师、双弘工匠选树机制,在操作工中实施技能津贴制、名师带徒制、多面手补助制。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但张勇任讲师的职工培训学校没有停,通过线上与线下、课堂与上机等方式,与江南大学、江苏工院等院校,联合举办了棉纺专业、现代纺织、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培训班,参加半脱产学习的青年职工达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