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们惊喜地发现,在办公区域的一些显眼位置和“隐秘角落”,新增了一种新型废物箱,它们或呈“Y字型”,或呈联排型。有别于“传统”的两分类及四分类垃圾桶,这些新型废物箱为“三分类”垃圾桶,浅蓝色、深蓝色、黑色分别对应饮料瓶、易拉罐及干垃圾,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及“精细分类、助我回家”“您更精细、我更珍贵”“小习惯、大变化”等深入人心的宣传标语,让这些“三分类”废物箱显得十分亮眼醒目。
不仅如此,在甘泉路街道的党建服务中心及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内,这种新型“三分类”废物箱也是轮番“上线”,新颖别致的造型和清新靓丽颜色很快征服了工作人员,他们纷纷感叹:“不仅颜值高,而且很实用,让扔垃圾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据悉,此番“上线”的“三分类”废物箱,是普陀区在推广并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又一重要的创新举措。此前,尽管普陀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设有两分类及四分类垃圾桶,但关于可回收物的收集问题却一直存在一个“短板”——由于不同种类可回收物处置工艺不同,保洁人员每次都需要将可回收物进行二次分拣。
办公区域内,工作人员每日产生的可回收物种类繁多,包括废旧纸张、塑料泡沫、纸板箱、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等,往往一股脑统统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内,作业人员需要进行二次分类,不仅增加了一道工序,而且降低了分类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普陀区绿化市容局会同街道相关部门一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专项调研,另一方面开展了多次“头脑风暴”,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最终大家一致认为,日常办公产生的可回收物中,易拉罐和饮料瓶的数量最多,其次则是部分干垃圾,因此,“三分类”废物箱的“雏形”也在一次次讨论中逐渐形成。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工作人员根据初步构想并结合街道实际,逐步完善“三分类”废物箱的各种细节,其中也不乏诸多亮点。
亮点一:由于可回收物对应的是蓝色,因此选用反差较大的浅蓝和深蓝分别代表饮料瓶和易拉罐;
亮点二:为了避免“传统”并排式样垃圾桶带来的审美疲劳,创新采用了“Y字型”式样,同时,考虑到饮料瓶和易拉罐多为圆柱形,为方便投放,装有饮料瓶和易拉罐垃圾桶的投放口均采用了圆孔;
亮点三:垃圾桶长、宽、高等各项数据也经过了悉心考量,确保有“颜值”的同时“用户体验”也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尽管这批“三分类”废物箱尚处在“试点”阶段,但就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家都给出了很不错的评价,当然,我们目前仅是“1.0版本”,后续相关部门还会根据实际的投放情况和大家的使用体验不断优化更新,争取早日推出“2.0版本”,并推广至更多场所。
当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3周年,随着宣传引导力度的不断增加,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绝大部分居民群众都已能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进行准确地分类投放。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可回收物不仅体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给末端二次分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让可回收物的处置和利用得到进一步优化、让生活垃圾分类更加高效等相关举措势在必行、很有必要。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中被分出后,只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资源才能被充分利用。不仅如此,从源头做好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也是降低末端处置成本的重要方式。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朝着更加精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普陀区近年来也开始了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与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普陀区将以此次“三分类”废物箱的“首发”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进一步提升可回收物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逐步加强居民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意识,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