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一场大雪给皖北大地披上了银装。当车窗外的景象不再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田野,而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钢架大棚和一个个比邻而居的草莓摊时,就说明已经踏上了草莓小镇闻集镇的地界。
闻集镇位于阜阳市颍泉区西北部,是颍泉区第一大镇。从1998年全镇草莓种植面积不足500亩,栽培品种只有1个,到现在拥有11个品种和2万亩种植面积,年产鲜草莓6万吨、创产值5亿元。历经21年的发展,草莓已经成为闻集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凭借上市早、品质好、栽培优、科技含量高四大特点,闻集草莓连续四次参加全国草莓大会并摘得金奖。
据悉,闻集镇现有种植草莓合作社57户,共带动1126户贫困户就业,贫困户年增收3580元。越来越多的闻集镇村民,靠着红彤彤的草莓,过上了火红的日子。
从单打独斗到专业合作社经营
在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分装车间,工人们正对刚从棚里摘的草莓挑拣分装,又大又红的草莓被整齐地码成一排,摆进礼盒。
“这是5斤装的礼盒,售价在100元左右。春节期间行情最好,光是外地客商收购,每天就能销售一万斤鲜草莓。”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殿兴近来心情很好,他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山西、北京、内蒙等地的客商最近纷纷前来闻集镇收购草莓,生意好得不得了。
张殿兴种植草莓始于1992年。“那时候大家都是各干各的,少的只种几亩,多了也就三五十亩。产量太低根本没人来收。”据他介绍,当时种植草莓的人不多,种植面积小、技术落后、产量低,经济效益不理想。2008年,张殿兴带头成立了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规模化种植的道路。
成立合作社意味着抱团发展。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流转土地、统一采购种子农具、统一销售。同时,政府也给合作社一定的奖补措施,并办培训班提供技术指导。闻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孙丽华告诉记者,颍泉区农广校定期组织草莓种植培训班,为社员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
蜜蜂授粉就是张殿兴学到的一项先进的种植技术。据了解,大棚室内湿度大,空气流动性差,花粉散发困难。且棚室与昆虫隔离,缺少传粉媒介,导致授粉能力下降。
“过去为了提高授粉能力,都是用手扇扇子。现在雇了蜜蜂来打工,效率明显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蜜蜂对环境要求高,所以种植中不能施用农药,无形中保证了草莓质量的绿色无公害。
现在的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共有2400多亩土地、526名社员,年产值7000多万元,辐射了周边十几个行政村。腰包鼓起来的张殿兴没有忘记乡亲,在他的合作社里,共有50多户贫困户在这里就业。
“贫苦户每年除了土地入股分红的收益,平时帮忙也有每天50元的工资,一年收入一万元不成问题。”张殿兴说。
加工草莓酒 提高草莓附加值
闻集镇的草莓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据闻集镇政府有关人员介绍,进入春天气温回升,草莓的产量爆发式增长。而此时市场对草莓的需求锐减,加上其他地区的草莓开始上市,外地客商不再上门采购,闻集草莓的价格下滑严重。
产量高销量低,草莓又不能长久保存,怎么办?闻福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闻福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解决之道。
“摘过的草莓放在坛子里,几天后闻到了酒的味道,我就想着能不能做草莓酒。”萌生了想法后,刘闻福自己试着用土方法做了一些草莓酒,品尝后觉得口感不错。但是因为不懂专业发酵技术,土法做的草莓酒品质不稳定、保存时间不长。
在镇里的牵线下,刘闻福与阜阳市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系的酿酒专家张源搭上了线。张源和同事们对草莓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改进,同时在沉淀、分离和灭菌等生产环节予以指导。
经过专家的努力,草莓酒的工业生产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刘闻福成立的闻福酒厂获得了生产许可证,注册了“闻福”商标,并在新“四板”成功上市。
刘闻福的草莓酒主打年轻人群体。“我们有一款情侣酒,女生版13度,男生版14度,两瓶的容量一共是521ml。”这款名为“莓好时光”的草莓酒2018年在淘宝销售了近一万套。
草莓酒深加工极大提高了草莓的附加值。张源算了一笔账,草莓的出酒率在50%左右,也就是两斤草莓能酿一斤草莓酒。“春季草莓价格偏低,用来做草莓酒对提升莓农的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发展乡村旅游 草莓小镇迎来新机遇
在发展草莓产业之外,闻集草莓还是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中的一块重要拼图。
颍泉区旅游局副局长高宝泉介绍,除了每年三月份举办的草莓文化节外,颍泉区正计划把闻集镇打造成以草莓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休闲小镇。其中的闻集草莓主题公园涵盖草莓文化区、草莓展示区、草莓采摘区等多个板块,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辐射面积3000亩。
“通过打造草莓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保守估计年增收5000万元。”高宝泉告诉记者,草莓主题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可以带动餐饮、农家乐等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村人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