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曹路镇的老陈在临近59岁时中风了,出院时,他右侧身体不听使唤,自己没办法上厕所,站都站不住,讲不出完整的句子。
老陈很受打击,生病初期,打听到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康复服务,他坚持要家人送自己去花木康复。随着时间推移,老陈的症状有所好转,但花木毕竟太远了,老陈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护,渐渐地,康复的脚步就慢了下来。
2022年8月8日,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开放,老陈立刻住了进来,病房里有四肢联动康复设备,还有一些生活化康复训练。让人惊喜的是康复病房对面就是康复治疗区,这个治疗区拥有下肢康复机器人,机器人能够帮老陈用正常的步态“走路”,对于老陈这样已经“忘了”怎么正常走路,同时患肢已经恢复了部分力量的人来说,特别有用。
在社区,康复病人一次可以住一个月,住院不到一个月,老陈的康复效果已经很明显了:他可以自己上厕所,坐在轮椅里可以用左侧肢体推动自己“行走”了,说话虽然还不算清晰,但能说完整的句子了。
十年前,康复还很“奢侈”,并不是每家医院都有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做康复的更是凤毛麟角。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坚持下来最好是在“家门口”。如今,浦东新区4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完成康复医学科注册,其中北蔡、花木、航头鹤沙、周浦、曹路、合庆、大团、金杨、周家渡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全市共46所),面向居民开放,最关键的是:社区康复服务从传统型康复向现代化康复转变,康复机器人全面走向社区。
“南北双引擎”引领
打造三级康复服务网络
“十三五”期间,浦东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以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康复医疗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康复是康复医疗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在浦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为三级康复医学中心,医联体综合性医院为二级康复医疗中心,4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一级社区康复中心的“1+1+1”三级康复服务网络。
记者了解到,下一个五年,目前已经初具形态的新场康复医学中心,将建设成为亚洲一流水平的康复医院,打造新场康复医学中心与第七人民医院“一南一北”双擎引领的浦东康复服务格局。此外,“十四五”期间,浦东将有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其余2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上海市标准化社区康复中心标准,满足居民对高质量康复服务的需求。
作为三级康复网络的“龙头”,2021年,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工作委员会”主委单位,并成为硕博士培养基地、博士后工作站。该院器官康复(心脏康复方向)主要病种心绞痛临床康复水平进入同级同类医院全市前三,获得市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奖1项。2021年,该院又获批第二轮高原学科计划,旨在建立规范化心脏康复治疗体系,形成指南,打造上海市乃至全国一流的心脏康复中心。
医联体综合性医院负责本区域内居民的康复服务治疗,指导和支撑医联体内社区康复中心发展,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2021年,周浦医院康复医学科被评为市老年退行性疾病康复重点实验室。东方医院、公利医院、浦东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获评市级康复医师规培基地,每年接受约20名康复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出站后优先留在本区从事康复工作。
5G、AI、机器人
打通智能康复“最后一公里”
康复过程就是不断重复,特点是“一对一”,就像描红一样,在“田字格”里构建标准框架。在精准对应运动医学的规律方面,5G、AI、机器人是完美的选择,因此,现代化康复往往意味着智能化,外骨骼运动系统、上下肢主被动训练系统、上肢康复机器人、天轨等现代化智能化康复设备已经落地社区。
市七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吴绪波介绍,仅通过传统治疗手段很难让患者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而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有效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智能康复设备还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治疗师的双手。吴绪波说:“区别于单一的康复设备,各个设备之间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能及时收集到每名患者在不同设备上的评估和治疗等相关数据,治疗师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对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分析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
以脑梗后完全失去行走能力的患者为例,哪怕有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患者也只能走出“病态的步伐”。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主任陆惠红说:“第一步,我们有下肢康复机器人,它能设定正确的步态,患者悬吊在机器人上面,可以正确发力;第二步,患者形成了正确的步态后,就可以使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来主动训练;第三步,智能移动天轨康复系统帮助患者减轻重力影响,开始正常生活训练。”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超现实感”的康复训练,这才是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今年,“社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体系建设”被列为区政协年度专题协商议题。区政协通过线上视察、关键知情人访谈、问卷调查、专题研讨、医卫界别政协委员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浦东新区推进社区康复中心建设与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创建情况,对照区委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挑最重担子 啃最硬骨头 创更大奇迹 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而奋斗》中提出的“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入建设健康浦东”发展愿景,以及《2022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要求,围绕如何提升社区康复医疗服务能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面临的瓶颈及促进医院-社区康复联动发展等方面,组织相关政协委员进行协商调研。
调研显示,浦东新区统一标准设置社区康复治疗区和康复病区,其中建成的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治疗区使用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社区康复总床位达到240张,全区社区康复医师共有76名(含上级医院多点执业),康复治疗师103名,康复护士(师)99名。
据悉,2022年第二批10所市级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9月底完成验收。不远的将来,浦东还将积极发展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服务延伸至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整合社会力量,引入市场资源,引导NGO组织、社工志愿者积极参与康复服务,将康复服务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营造全社会大康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