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干红后劲大不?”
“口感怎么样?”
“这是获2022CWS年度大金奖的一款,你尝尝就知道了……”
9月7日,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红酒街,来自法国勃艮第的姑娘陈仙妮作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际推广大使、西鸽酒庄全球品牌大使,耐心回答嘉宾各种提问。
当日,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盛大启幕,来自国内外的经销商云集宁夏,品佳酿,商合作。
开幕式现场公布,2022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301.07亿元,在参评的246个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中名列榜单第9名,相比2016年第一次参评,品牌价值翻了一倍多。
此外,宁夏与京东集团、香港投资集团等企业签订融资、投资、销售类项目合作协议54个,总金额达173.46亿元。
好山好水酿好酒
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8度,海拔1100米,这里有黄河滋养、贺兰山庇佑,光热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是全世界公认的高端葡萄酒“黄金产区”。
近年来,宁夏这一紫色产业在党中央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借助去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立,发展踏上“快车道”。
截至2021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2.5万亩,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近1/3;现有酒庄228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占国产葡萄酒酿造总量的37.3%,综合产值300亿元。
今年6月份举行的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宁夏将立足资源禀赋,以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为重点,打造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小葡萄”有“大野心”,因为它有“大后台”。
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有一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葡萄学科团队,始终围绕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需求和结构调整,开展科研、示范、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工作。
“团队涵盖葡萄育种、栽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酿造加工等多个学科,能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支持产业发展。”该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葡萄产业体系贺兰山东麓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酿酒葡萄产业首席专家陈卫平说。
选好苗,结好果
西北初秋的烈日下,宁夏农林科学院建在银川市西夏区芦花台的现代农业科研基地里,园艺所副研究员徐美隆正在和同事搞葡萄育种。
2010年,宁夏农林科学院葡萄种质资源圃开始建立;2020年获批自治区林草局林木种质库;2021年获批国家林草局林木种质库;今年6月27日已完成农业部国家级枸杞、葡萄种质资源圃审定答辩。
“我们收集保存了来自国内外多家育种机构提供的葡萄品种(系)181个,还将接收原林科所保存的格鲁吉亚、美国等地收集的种质资源170余种!”晒得黝黑的徐美隆,笑起来露出白白的牙。
2021年初,宁夏农林科学院制定了《贯彻落实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案》,整合院内外科技项目资源18项,并明确包抓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2022年,该院计划再增加25亩,使葡萄种质资源圃总面积达到100亩。
宁夏这张“紫色名片”一路走来,科技工作始终伴随着产业发展全过程。
自1984年以来,宁夏科技厅积极组织区内外专家研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确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概念、组建自治区葡萄酒产业协会开展产业培育相关工作。
“十二五”以来,宁夏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初步构建起产业技术体系。
凝结了几代人智慧与汗水结晶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获评2019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去年2月,宁夏科技厅研究制定《自治区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行动方案》,以提升葡萄酒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为重点,引领葡萄酒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
“力争到2025年,实施科技研发项目25项以上,育成抗寒旱新品种(系)5个以上,取得科技成果25项以上,培育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为建成中国‘葡萄酒之都’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宁夏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说。
各式酒庄星罗棋布,百里长廊风景如画。这样的“后劲”,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业期待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