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鹅卵石步道,铺设大理石镶嵌的水泥地,配套石桌石凳……金山区金山卫镇御景龙庭安置房小区内的“尚德亭”,成为了附近居民每日前来“打卡”的地方。然而,几个月前,“尚德亭”两侧还是杂草丛生。而且,由于凉亭内可容纳的人数有限,居民们希望可以拓展现有空间,增加休闲长椅。
为解决好居民关心期盼的民生问题,东门居民区将凉亭改造列为重点民心工程,并立即开展社区调研。通过征求居民意见,初步确定了改造方案。但是,方案确定后事情谁来做?效果如何?能否满足需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东门居民区借鉴了去年万寿新村绿化改造的经验,采取“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发挥“社区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到项目建设上来,让他们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小区居民中有泥水匠、维修工、木工,从图纸设计、用料选择再到具体施工,他们都亲力亲为,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凉亭改造就完成了。”东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燕说:“我们始终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只购买了施工所用的原材料,由于有居民参与,人工成本、设计成本都节约了。”
如今,居民们可以悠闲地坐在亭子里、旁边的石凳上,拉家常、聊变化、谈发展,不时传出阵阵笑声,一片热闹景象。“以前来晚了没地方坐,现在空间大了,环境也更加干净整洁,我每天都会来这和老伙伴们一起聊聊天,心情好极了。”70多岁的蔡阿姨高兴地说。
除了改造凉亭,安置房小区的休闲健身广场也于近期建成使用。这也是东门居民区积极整合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又一生动实践。休闲健身广场靠近老年活动室,占地面积45㎡,宽敞的空间、完备的健身设施成为居民们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硬件’修好了,居民才能有更直观的感受,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也会更高。”王燕说:“以前,这个广场只有20㎡,空间狭窄、健身器材较少。今年年初扩建了场地,有居民主动帮忙浇筑地面,同时我们也积极争取资源,重新打造了健身广场。”
如今,“尚德亭”和“健身广场”不单单是附近居民休憩纳凉、休闲健身的地方,也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阵地。小区的“文明工程师”(志愿者)也会时常来听取居民关于社区建设的诉求以及意见、建议,大家在交流中各抒已见。
自去年以来,东门居民区开展的非机动车专项整治、美丽楼道白化、柏油路修建、绿化改造等民生项目,一件件、一桩桩都做到了居民的心坎上,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逐步增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意识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