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中集安瑞环科逆势增长,上半年工业应税销售增幅超50%。对标国际先进,公司正探索建造‘灯塔工厂’,向百亿级规模奋进。”
8月21日,记者来到港闸经济开发区,接连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应税销售同比增幅10.5%;园区企业国盛智科、政田重工入选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作为主城崇川的“老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之一,港闸经济开发区展现的产业韧性,再次验证了深耕先进制造业带来的发展后劲。
三年疫情,工业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工业稳则经济稳,各地加码先进制造。对于生产性服务性尚未形成有力支撑的崇川而言,推动工业提质增效,从制造向“智造”升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
紧起来、急起来、快起来,奋力跑好“下半场”。崇川把贯彻市委全会的部署,落实在产业发展一线、项目建设一线。
8月11日,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的次日,崇川区四套班子率队观摩全区重点工业项目,掀起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新一轮热潮;13日召开的区委二届四次全会,对二季度高质量发展大比武及重点项目考核位次靠前和落后的单位分授“红黄旗”和“金黄牌”……全区上下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扑面而来。
规上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应税销售、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0.1%、5.7%、4.4%;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消零总额等9项主要指标总量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主城崇川经济运行难中求进,交出了回稳向好的“期中”答卷。细剖崇川上半年成绩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有短板,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相对滞后,折射出全区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
行至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下半场”,如何锻长板、补短板,乘势而进?
深刻认识崇川经济的现状、特点,崇川区委全会提出,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扎实开展“双招双引、工业增效、重点工程”三大竞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奋力勇挑大梁。
“广泛动员企业、精准服务企业、紧紧依靠企业,以工业增效百日竞赛为突破口,挖潜补短,提振信心。”区工信局局长邵敏表示,担当作为,攻坚实干,目前全区上下工业条线正全力实施工业提速增效三年行动,推动工业经济运行再提速、产业再集聚、转型再加快、发展再增效,“推动通富微电向200亿迈进,新增50亿级企业1家、10亿级企业3-4家,全年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力争超1000亿,月度规上工业产值增幅力争高于全市水平。”
“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崇川区明确9月底全面完成80家企业的诊断,同时,边诊断边提升,推广标杆示范企业成功案例与系统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灯塔工厂”。
“目前,园区28家‘智改数转’诊断项目已全面进场,全年确保完成标杆示范项目2个、绿色化改造项目2个、企业上云项目5个、智能化技改项目6个,持续推进园区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构筑园区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港闸经济开发区副主任施慧蓉介绍。
港闸经济开发区通过政策引导、重点帮扶,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能。从2014年起,坚持不懈实施园区产业培育三年计划,累计兑现扶持资金约2600万元,有力推动了企业做大培强和产业转型升级。去年,园区成立市区首个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除了传统的帮办代办,中心的服务专员还会为重点企业寻找匹配相关的政策礼包,努力做到精准服务、专业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省政府办公厅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崇川区上榜“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据安全和数据产业化等成效明显的地方”,是南通各县(市、区)唯一上榜地区。
以“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绿色论英雄”,崇川强化政策倒逼,力争完成达标用地面积1000亩以上。同时,加快数字交通产业园建设,推动车联网、智能网联、智慧交通等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华汇智谷、京源睿谷、东部智谷等都市工业综合体建设,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园区。
“这些项目一旦落地,不但能推动工业项目转型升级,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突破。”15日,南通出现自1961年以来的历史高温。当天一大早,邵敏赶赴南京考察数字产业交通园项目,晚上赶回来连夜开会。第二天,接受记者采访,邵敏脸上掩饰不住的疲惫,但一谈起南京此行的收获,却又两眼放光。
“紧”字为先、“快”字当头、“实”字托底。崇川区委全会提出,全区要咬定每一个时间节点,抓紧每一个重要环节,锤炼挂图作战、一线攻坚,以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的过硬作风,用实物工作量体现推进成果,用群众满意度检验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