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办,一场聚焦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的“时代论坛”,在太湖南岸奏响未来发展之音。
两天会期内,“吴兴元素”频频亮相:11位海内外院士共同为西塞科学谷开园,“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落户;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助力碳减排机遇和挑战论坛,点亮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央企对接“剑指”“双碳”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多个绿色产业项目达成合作协议。
一系列成果反映的是吴兴一以贯之的发展定力和实践走向。
2003年建区之初,吴兴就把生态作为首位战略。赵孟頫笔下的《吴兴山水清远图》传写出古时吴兴山水之神韵,如今,“绿水青山”依然是这里最美的底色。二十年间,我们“备足颜料”“握紧笔杆”,描绘一幅新时代“山水清远图”,就是要让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山水依旧、风光娟秀。
多年来,吴兴围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大刀阔斧砍掉了缠绕在生态和发展之间的“枯枝藤蔓”。龟鳖整治顺利完成,秀美东林得以重塑乡村面貌;矿山复垦让一座座废弃荒山重披绿色,化身茶园、花园、菜园;传统铝合金产业整治完成,“黑烟囱”全面取缔;砂洗、印花企业全部集聚入园,为全国最大童装成产基地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深知,“致富密码”就藏在山水之间。这些年,妙山村凭借旅游地图,在长三角区域“走红”“出圈”。风景如画的西山漾成了人们出行游玩的好去处。道场菰城村古色古香的民居,千年历史穿越古今,带人走进岁月静好的美丽乡村。美妆小镇深耕“美丽经济”,打造全国三大化妆品集聚区之一。放眼当下的吴兴,无论是“溇港梦湖”“菰城问源”,还是“原乡寻茶”“水云绿道”,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版图,不断映照着“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对这片绿水青山的归属感,也早以让“绿色低碳”观念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吴兴人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多乘用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兑现“绿色承诺”。而在河边,一位位河长无惧酷暑、不惧风雨,守护一江碧水;山林间,“林区警长们”巡山走访,徒步穿越深山密林,只为守护一域“青绿”。
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眼前景象,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生活展望。吴兴的山水,跨越古今,深情对话。
翻开吴兴的文明史,从千年前的桑基鱼塘开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似乎是其自带的禀赋和必答的命题。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湖州诞生,一颗绿色种子埋入这片沃土中。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这既是巨大考验,也蕴藏丰富机遇。
我们沿着“科技新城”“科创新城”一路走来,眼下又迎来了极具创新动能的“新青年城市”。绿水青山间的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已然成为新发展时期的“最大增量”。
在此次大会期间受到各方关注的西塞科学谷,正是“最大增量”中的重要承载平台之一,期间也签订落地了西安交大中子科学技术实验室、国科绿氢研究院等一批重磅科创项目。
不止于此,吴兴通过打造阳山时尚谷、太湖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在全市首创性开展“未来研究院”评定,聚焦零碳电力、零碳非电能源、零碳工业流程重塑、CCUS碳汇及负排放和零碳优化集成体系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作为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创建单位之一,我区在去年创新推出工业控碳数智平台,对全区纺织、化纤、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行业中的160多家规上企业逐步实现碳排放精准管控。随着节能减排进程加快,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从中受益、快速成长,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数字化转型也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们聚焦GEP核算应用、“碳账户”支撑体系、“两山银行”成果转化,推进工业领域“碳效”改革,拥有绿色低碳创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十三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5%。
从“生态美”迈向“发展美”,以“科技梦”助推“共富梦”。“绿色低碳共富”的发展宣言,不仅是全球视野、中国方案、浙江实践、湖州样本,更是吴兴路径。
绿色共富的美好吴兴,行而不辍,一望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