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马鞍山市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当先锋、做高地,加快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打造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长三角“白菜心”上交出了精彩答卷。
长江东岸,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江风吹拂,绿意盎然。蔡来保和同事们正开展新一天的护渔工作。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被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和大量渔船占据,是一处“滨江不见江”的生态“伤疤”。
以前砂场多,小码头又多,现在改得绿山清水了,游客又多了,水也清了,鱼也多了,又望见江豚了。
十年来,马鞍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马鞍山段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优良率达10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向山地区综合整治入选全国首批EOD试点项目。2021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有监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我们)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主线,深入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准、补短板、上工程、抢进度、强监管,成效明显。
如今的马鞍山,水清岸绿,江豚嬉戏,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荣获安徽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市。绘就生态底色,做优产业集群。这十年,马鞍山也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中国宝武马钢集团特钢公司棒材分厂控制室,有着二十多年工龄的金辉正紧盯屏幕,轻点按钮,精准操控生产线。而这,在十年前还难以想象。
(以前)我们站在加热炉的边上,衣服都要湿好几套,现在生产线都是自动化操作了,几百个工序分几个板块,只要在操作室操作,就能实现一键式轧钢。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十年,马鞍山市一方面深挖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优化调整战略布局。一方面架起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在马鞍山市含山县,来自江苏的三基轻合金成型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投资6.5亿元建设一个年产3万吨轻量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还先后为当地引进了三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这10年来,马鞍山融入长三角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正是看中了马鞍山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地加大投资,项目全部达产预计年产值达到12亿元。
近年来,马鞍山市围绕长三角城市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合作,培育壮大本地半导体、5G通信、绿色食品、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每年招引的亿元以上项目中,近六成来自沪苏浙地区。
这十年,马鞍山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让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先进产能腾挪空间;率先开展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认定,建立智能制造“项目库”和“智库”;率先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和铸造产能综合评价,通过发挥政策牵引倒逼作用,不断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目前,马鞍山已形成“2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1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4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滚动梯次格局。
通过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GDP年均增速9%左右,总量实现翻一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超25%。
翻开十年成绩单,马鞍山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十足: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210.5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439.3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3万元,位居全省第3位。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1838元,增长到2021年的28331元,同比增长11.5%,总量和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99。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鞍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质量发展交出优异答卷,按照省委争做“三高地、两先锋”的期望,深入实施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