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经开区大地,随处可见塔吊林立的工地、拔地而起的厂房,徐工履带吊、复星医药产业园、金阳硅业、中能颗粒硅、天通新材料基地等一批省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正酣。同时,“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的大红标语不时映入眼帘,它像一面鲜艳的旗帜,引领着全区干部职工与广大投资者一家亲、一条心、一起拼。
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徐州经开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要素”“第一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务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2021年底,经开区首届企业家大会召开,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张克在会上响亮提出“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要求广大干部群众与企业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以全生命周期服务爱商、护商、安商、富商。这不仅是一句生动的口号,更是经开区人的执念。
“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靠前靠前再靠前,服务服务再服务,共同推动项目一步不松向前赶。”“有什么困难及时和我们联系。”“还有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吗?”……7月以来,经开区上至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下至部门、镇(街)工作人员,纷纷走进工地、走进车间,纾困解难、保供稳产,全力以赴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找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店小二”。
和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汇聚起经开区全力打造全市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第一极”的强大合力。
企业“请进来”服务“终身制” 倾情相待引客商纷至沓来
“从落地到投产仅用半年,在经开区投资兴业,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把企业家当自家人的真诚服务。”绿意掩映的凤凰湾信息产业园,是我市半导体类产业的集聚区,5月份刚刚投产的江苏晶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开阔明亮的洁净厂房里,“全副武装”的工人们正借助显微镜进行精密操作,公司执行董事王浩酽表示,一期项目推进之快,各环节服务之周到,坚定了企业继续在徐增资扩产的决心,二期项目将会按计划推进。
王浩酽说,从项目洽谈起,徐州经开区招商部门就展现出了和企业同频共振、同谋发展的招商理念和情怀。晶凯半导体目属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科研型、技术型人才是关键,经开区大湾区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伟想在前、服务在前,主动将各项人才生活保障服务匹配到位,企业技术人才没了后顾之忧,江苏晶凯顺利落地生根。
一次牵手,终身服务。
在经开区,对所有招引项目均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制。招商人员是所招引项目的“一号服务员”,从签约到落地发展,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沟通、协调、代办、领办、交办、帮办,让“娘家人”形象深入到企业心坎里,把招商、安商、稳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我们企业落户徐州很多年了,招商人员‘有求必应’的服务,真的就像自家人一样。”谈及招商服务,日籍企业家,徐州二川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住山雅三深有感触,今年疫情期间,因没有徐州健康宝,他的工作生活均受到影响,向经开区日韩招商服务局求助后,招商人员第一时间与市外办进行沟通,一批外籍企业人员的问题得到解决。
把所有客商当“自家人”,把企业的事当“自家事”。以最大的诚意感动客商,以最优的环境留住客商,也带动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纷至沓来。
今年,经开区共编排重大产业项目115个,年度投资43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6个、占比69.1%,省市重大实施项目30个,年度投资217亿元。
“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 全员服务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7月19日,伴着现场机械鸣笛、挖机举臂,徐州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第二批项目正式开工。徐工环境专用装备生产基地、无锡耀坤液压油箱油管生产基地、无锡盛旭复合材料3个项目同步开启火热的施工状态。
“我们在开工前一天,一小时办结,领到了开工必备的‘五证’,办理速度太快了!”无锡耀坤液压油箱油管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谢文庆表示,自决定在徐州投资建厂以来,得到了经开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大家就像办“自家事”一样热情周到,大到协助项目办理手续,细到解决驻徐人员临时办公场所,无微不至服务,也令企业充满了干劲。
时间就是效益,速度就是生命。
在经开区,“拿地即开工”正成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新常态。
根据经开区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自规、住建、环保、应急管理、行政审批等部门协同办公,提前编排项目在土地摘牌、合同签订、方案审批、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等各个审批环节的序时节点,提前介入,确保“拿地即开工”。
“多亏了大黄山街道项目服务人员的协调跟进,及时解决了燃气安装问题,我们的喷涂线如期调试完毕,我们得以提前迁厂。”7月18日,徐工港口起重机械生产基地正式启用,厂区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项目负责人张旭丁表示,新环境,新面貌,徐工港机人将把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化作奋斗向上的动力,铆足干劲,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数字化智能工厂,攀登新高峰,挑战新佳绩。
为确保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经开区创新建立“项目管家”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重大产业项目逐个制定任务清单,部门协同、局街联动、招建一体,层层落实,聚焦项目建设堵点、难点,攻坚克难,不说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全力以赴抢抓进度。
“一个项目一个微信工作群,天天扑在项目上。”徐州经开区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王冉说,在经开区,一群人服务一个项目是常态,群里,各级‘店小二’、施工方、企业人员实时在线沟通,日调度、日通报,合力推动项目建设向前进。
政企携手,带动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的稳步推进。
今年,经开区列入市级重大产业项目32个年度投资217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4.5%、15.8%。截至6月份,30个市级重大产业实施项目完成投资108.9亿元、完成率50.2%,较全市平均高3.2个百分点;中能硅业5.4万吨颗粒硅、徐工电动叉车、协鑫颗粒硅技术应用切片、晶凯存储芯片封装等11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
最强政策赋能企业 培大育强激发产业新动能
“科技企业要有‘拳头产品’,也要有‘数字大脑’,才能更好的决胜未来。”7月22日,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公司内,12条生产线火力全开,粉末制备、筛分、质检各环节忙而有序,公司总工程师叶国晨告诉记者,作为江苏省“混改”“科改”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今,江苏威拉里正在信息化专家小组的指导下,一手抓“科改”,一手抓“数改”。叶国晨所说的信息化专家小组并非企业邀请,而是徐州经开区发改部门了解企业需求后,主动将“专家服务”送进了企业,同时,还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前往数改示范企业江苏美鑫食品参观学习,助力企业“科改”、“数改”两手抓、两手硬。
江苏中润光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企业财务工作疏漏,在股改基准日当天才发现尚未完成近几年的税务登记变更,导致注册资本及股东变更业务无法办理,上市受阻。了解情况后,行政审批局立即召集相关科室及兄弟单位工作人员,会同企业方逐项梳理问题,为企业制订了一套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徐州鑫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企业,目前,正处于初创期,经常需要邀请外籍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和维护,并聘请外籍专家对企业进行指导管理,受疫情影响,鑫晶半导体邀请外籍人员入境难度极大。企业诉求传递到经开区后,发改等部门立即行动,通过多方协调,今年以来,已帮助企业向11位外籍技术人员出具了商务邀请函,协助外籍专家顺利取得签证,确保鑫晶半导体发展平稳。
不仅如此,针对今年疫情期间企业生产遇到的各种困难,经开区一方面在徐州东高速设置高速车辆接驳点,交警、属地镇街、城管等全程保驾闭环护航,1.5万余辆来自重点地区物流车辆顺利抵徐,保障了供应链生产链畅通。一方面,各级“店小二”主动问需于企业,对企业提出的难题列清单,马上办、立即办,210项“企业诉求”逐一“销号”,全力稳生产、促满产。
财税部门精准发力,主动对接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截至5月底,经开区670多家中小微企业申请办理退税减税7.35亿元;行政处罚决定公示期满后,应急管理部门主动指导帮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消除不良记录;金融监管部门牵头组织银企对接会,将金融活水送到企业家门口……
以最强政策赋能企业,以最优服务护航企业。
去年以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先后制定出台了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七条、企业培大育强五条、“四上”企业培育六条、增资扩股和技术改造八条、金龙湖英才计划九条、创新驱动及智能化转型十条等六个方面45条惠企政策,涉企部门人人都是“服务员”,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供给、事无巨细的贴心服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企业发展红利。
在一系列惠企政策的护航下,高端装备、新能源、医药和大健康、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龙头高昂,动力澎湃。今年以来,徐州经开区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示范基地连续两年获评五星级;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围“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徐工重型、徐工基础、江苏鑫华半导体3家企业的4个项目斩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徐工有限、徐工养护、徐州海伦哲3家企业的4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徐工有限整体上市将进入实施阶段;江苏中能建成迄今全球最大的单体颗粒硅研发与制造矩阵。
“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如春风化雨、催人奋进。经开区正和广大企业一起,携手并进,乘势而上,共同向着更快更高更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