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永嘉岩坦镇源头村的一家馄饨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当地人告诉记者,游客多的时候,这家馄饨铺一天煮160多碗馄饨,到下午3点就卖完收摊了。生意兴隆的背后,是该村作为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节点之一,吸引越来越多的观光游客来到村里,馄饨铺也自然成了网红打卡点。
永嘉这一山区小村的改变,是我市探索激活乡村旅游要素的结果。2018年作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正带领温州开启发展新模式。一年之间各地各项统计数据的背后,是各地乡村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发生改变,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的过程。
192亿元资本下乡
驱动乡村发展新引擎
在永嘉岩坦镇岩门下村,一条8公里林区公路即将完成水泥浇筑,而这条道路牵引的是一个计划投资5亿元的乡村旅游休闲综合项目——楠溪云鼎森林休闲度假养生区。“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常住村民也只有30来户,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谋生了,如果没有招商引资,对这里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村子都不知道如何维系下去。”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海罗看来,能招来这样一个大投资项目,让他对村子今后的发展安心了许多。
看中岩门下村森林资源的,是在外经商的永商陈中良,在他眼里,在原始森林包围中的岩门下村像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海拔1200米,有瀑布,有峭壁,山间散布着各种树木和花卉。按照他的投资规划,整个项目由游客集散中心,林区道路及沿溪山游步道景观带,生态度假养生区,森林氧吧体验区等区域组成。为了加快进度,陈中良把家都搬到村子里,全天候指挥和督促施工进度。这次开发一共流转了岩门下村15000亩山地资源,而随着项目逐步建成,岩门下村将可以从项目中获得相应分红,这意味着村集体有了持续收入。
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18-2022年)》,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市吸引1000亿元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投向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据初步统计,2018年1至11月全市社会资本下乡达192亿元。
1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
点上有精品沿线连成景
干净整洁的道路环境、海岛韵味十足的石头房、充满诗情画意的外立面墙画……如今的洞头金岙村正完成“蜕变”,成为真正的花园村庄。作为洞头“两岸同心示范带”的主阵地,金岙村紧紧握牢这一机遇,借助花园村庄的建设引进海峡云村(101民宿)项目,由101位两岸知名设计师联袂,打造集旅游休闲、民俗文化、文创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实践基地。这个原本偏僻的小村庄,由此化茧成蝶。
当然,金岙村并不是这条示范带建设的唯一,在这条示范带上,还串连起金岙村、外埕头村、大北岙村、松柏园、洞头村5个村庄,涵盖12个重大项目。除了金岙村的社会资本挑起乡村蝶变的大梁之外,两岸同心示范带上还吸引了“白鹭湾”海渔文化旅游、永宏对台电商、海淘村等12个总投资5亿元的投资项目落地。
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是我市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的破题之举,也是全面打开“两山”通道的创新之举。去年以来,市财政安排2.5亿元资金,重点用于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全市整合40亿元以上用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将示范带的打造作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的“样板间”。据统计,去年全市示范带开工建设28条,其中已建成16条,完成投资58.59亿元,带动80多个村庄抱团发展。
186个项目投资近百亿
培育西部产业集聚平台
去年底,一年一度的文成县糯米山药文化节在黄坦镇如期开幕,让人意外的是,这座深处山区的小镇因为“一道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据了解,曾经是以养猪远近闻名的黄坦镇,已转型成为文成糯米山药重要种植基地——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糯米山药,拥有3家专业糯米山药合作社,创造了约3000个就业岗位。同时,文成全县的糯米山药种植面积6000多亩,产值超过亿元。
事实上,文成通过与福建省林科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开展糯米山药关键技术研究,举办糯米山药技术培训和糯米山药节,一步步地夯实了糯米山药的发展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也应运而生,通过与文成县域内13个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合作,开展基于农业真实需求的项目30多个,开创了服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的服务新模式。
我市各地在去年都聚焦产业项目和产业平台的打造,尤其是对传统农业产业进行提升,因地制宜地培育带动更多乡村共同致富的拳头产业。去年以来,我市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为主战场、主平台,着力培育乡村发展的产业集聚平台、要素融合平台和示范引领项目。一年以来,我市共谋划乡村振兴产业类项目186个,全年完成投资98.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76.47亿元)的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