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揭牌仪式暨博士后开题报告会在遂昌举行,这是我市首家,也是我省继南麂列岛、乌岩岭后,第三家建立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博士后工作站。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浙闽赣交界山地”和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武夷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麂、黄腹角雉、黑熊、南方红豆杉、九龙山榧和伯乐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其也是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罕见的600公顷以上中山地带原生森林生态系统。
其在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目前已成为全省保护最严格、人为干扰最少、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增长最快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先后获得全国自然教育学校、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省“名山公园”等称号。
近年来,九龙山保护区全力推进“科研保护能级提升、研学康养建设运行、社区共建和美共富”三大重点工作,持续深化与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作为主要参与者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和“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与保护技术”2个项目,分别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8个主持项目获得省“科技兴林奖”。
据人社部门介绍,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将为我市进一步提高九龙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科研队伍提供渠道平台和引领作用。博士后课题提出“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估算”的研究,将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提供积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加快释放九龙山巨大的碳汇财富,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拓宽生态富民路径,加快实现区域融合发展与和美共富,为推进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贡献博士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