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状态好不好,看看数据就知道,园艺大棚温度高,“智慧云”上一键调,田间管理“飞”起来,省时省力效率高……随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越来越多数字化应用技术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农业生产高质高效。
在八路镇花卉产业园徐州源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随着工人在智能显示屏上按下按钮,自动流水线播种机启动,从撒底土、播种、浇水、覆土全部实现自动化。据了解,该机器每小时可完成300盘、60000株花种的播种量,播种后,苗盘运到育苗恒温恒湿室,在控制面板上设置好参数,3天就能完成催芽,发芽率高达95%以上。“比如设定17摄氏度,超过18摄氏度系统就会及时把温度降下来,温度低了则会往上加,这样出芽率高也整齐。”徐州源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亮介绍。
出芽的花卉苗将被运送至日光温室内继续生长。这里的生长环境如何控制呢?答案就在控制室的一张电子屏上。工作人员通过新引进的智慧农业云平台,远程监测着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一系列参数,并做到及时动态调控,确保这些参数指标稳定,保证作物处于最合适的生长环境。“通过开启卷膜按键远程控制通风换气,阳光太强,我们可以打开外遮阳,每个区域有一个按键,可以进行针对性调控操作。”曾亮说道。
除此之外,智慧农业云平台还能通过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智能分析决策,帮助种植者掌握各类花卉的种植特点,精准把控其不同生长周期,一旦发现问题,可实现精准追踪。
有了数字物联网,不用频繁人工巡查,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哪怕在千里之外,都能随时了解作物长势,做到及时掌控、精准施策,从而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手机上装有APP,有异常情况,系统会发短信或用故障标识提醒,如果工人都下班了,棚里面没人,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远程操控。”曾亮表示。
数字技术不仅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还给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带来深远影响。新河镇益客未来智慧农场目前共有47栋养殖棚舍,养殖190多万只白羽鸡,年出栏1300万只。在该公司的智能控制与监控中心大屏上,管理者通过查看每栋养殖棚内料量、水量等信息,以及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数据变化,实现精准投入和智能作业。“主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养殖所需要的指标进行微调控,像苗、料、药,还有饮水都是通过这套系统进行自动供给,同时根据小鸡日龄不同,创造各自最佳生长环境。”益客未来智慧农场新河养殖基地运营部经理公维磊表示。
运用智能化技术,不仅高效省事,还更加科学。白羽鸡养殖主要在于对棚内温度、湿度的把控,有了这套系统,养殖人员可以实时在线监测相关数据变化。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就会立即报警,养殖人员可进行快速处置。“所有数据上传至云端,后台有养殖专家进行分析,只要出现问题,我们会及时进行诊断,减少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鸡苗成活率。”公维磊说道。以往养殖“靠经验”,如今养殖“靠科学”。数字化养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养鸡生产环节智能化管理模式,提高了鸡肉品质,有效降低了成本。
种植和养殖有了数字化技术的加持,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降本增效。在我市,农田管理也迎来了高科技。在车辐山镇埠上村稻田里,村民郭以永站在田埂上,看着旁边无人机飞手动动指尖,无人机就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匀速飞行,按照操作人员设定好的路线,均匀地向稻田喷洒农药水。不到10分钟,3亩多稻田就完成了农药喷洒作业。“用这个机器真方便,喷洒还均匀,咱们人工一亩地没有喷完,它10亩地都喷完了。”郭以永笑着说。
据介绍,与以前的传统人工喷药相比,无人机有精准喷洒、高浓度雾化、高效省时、增产增质等优点,同时还可避免农民接触农药,减少中毒风险。“一个人可以操作,一小时可喷洒农药130亩左右,撒肥料约60亩,相当于人工作业60倍。”无人机飞手刘伟表示。
无人机植保推广应用,让农户逐步体验到智慧农业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尤其是随着我市一批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的出现,更让广大农户切实体验到无人植保服务的便利。金丰公社就是其中之一,村民只需向金丰公社打个电话,就能把无人机“请”到水稻田里。“目前我们公司一年能服务20至30万亩水稻田,从水稻苗期到收获期,全程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全力保障百姓粮食安全。”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马锡侨说道。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渗透融合。目前,全市已建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18处,其中种植业13处、养殖业5处。数字技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有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助推传统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