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东岸,马鞍山城北,慈湖河碧水和笔架青山一起簇拥着一座活力迸发的科技创新产业新城——慈湖高新区。
创新赋能,创业更新,“智造”更有活力,为“又高又新”发展添动能;背靠传统,面向未来,产业升级“不走寻常路”,传统产业形集聚之效,新兴产业挟势蝶变;融入长三角,筑高地争先锋,一体化发展成主线,高质量发展提质扩容,正日益迸发出强劲动力。
赋新能 科技创新孕育新机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全国35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名单,作为全市唯一,慈湖高新区的梦之湾众创空间喜获“国字号”,成功入选。
这样的“高新现象”,并非偶然。
在慈湖高新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形成浓厚氛围,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高新区现有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18家,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和中科院、东南、南航、安工大等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关系。
好的项目也要有高端的平台与之相配。目前,高新区已累计建设宁马科创园、产业合作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对台创业园等近50万平方米孵化载体,成功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创业大学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可以说,慈湖高新区一直着力构建的“创业大学-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初见成效。
创新是园区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高端人才集聚在科研所,投入也是配套的,科技创新就是我们的竞争力!”提到母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马鞍山科思化学总务部经理王书琴倍感自豪。马鞍山科思化学是南京科思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马鞍山投资的第二家工厂,主要从事日用化学品原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们的产品包括防晒的活性成分防晒剂、合成香料等,主要出口欧美地区,客户群体包括拜尔斯道夫、宝洁、欧莱雅、强生等知名化妆品公司,科技创新几乎贯穿了整个生产线。”王书琴随机展示二车间的一条生产线,只见粗细不一的管道组成的网格间,两名工人不停忙碌,盯数控表,看材料反应。现场既看不到原料,也瞅不见产品,可背后,缩合、水洗、脱溶、析晶、烘干、包装一系列工序已完成。
“企业刚投产又遇上疫情,可因为产品过硬,效益还是出来了。”据王书琴介绍,马鞍山科思化学一季度产值5301.7万元,销售收入5367.94万元。今年,公司将重点推动年产500吨紫外线吸收剂和年产2000吨防晒用二氧化钛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
兴新业 新材料产业再造新优势
火热夏季,作为行业排名世界第六、中国第二的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热腾腾的亮眼答卷:今年1-5月份,公司实现产值24.6亿元,其中外贸出口表现抢眼,已完成1.77亿美元,同比增长10.53%。目前产品国外市场销量达到43%。
数据令人振奋,也传递信心。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们通过技术改造挖掘存量,用招大引强培育增量,以新材料产业造就新优势,有了很明显的成效。”企业掌舵人踌躇满志。作为一家新材料企业,他对企业未来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争做高地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金星钛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管理、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作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金星钛白更是将总投资额高达20亿元的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直接落户慈湖高新区,将高新区打造为其新能源电池产线的新秀,让新材料行业生态成链成圈。新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190亩,根据计划,明年6月将进入试生产阶段。
类似金星钛白这样延链补链强链的现象在慈湖高新区还有很多。
瞄准产业链延伸,慈湖高新区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重点培育马钢诚兴、国能神皖、健鼎化工、华旺等企业,健全节能环保产业链,全力争创省级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围绕瑞斯康达、中电泰日升、云佳智能、金星磷酸铁等项目,充分挖掘电子通信产业的发展潜力延伸产业链;依托马钢新特钢、金星钛白、奥盛新材料、科思化学等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在材料深加工上寻找突破口,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品逐步向高性能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特种专用材料等全方位渗透,进一步配强产业链。
内生也要外引。围绕三大新兴产业,慈湖高新区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招引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进行龙头培育,筑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通过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资本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不断壮大主导产业,衔接辅助产业,使慈湖高新区在产业链条上再强化、再延伸。
创新绩 引人才出新政当先锋
近年来,慈湖高新区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将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方面下功夫。以好环境、优政策、好平台、暖服务,来吸引人才、集聚人才。
通过“补贴+奖励+减免”的政策组合拳,慈湖高新区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企业转型、产业升级。数据也直观地展现了这一点。今年1-5月份,高新区减税降费达2亿元,资源综合利用等即征即退1.08亿元,留抵退税1.4亿元,累计减免企业房租717.26万元,组织了4场“四送一服”企业诉求调度会,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性担保贷款1800万元,为376家企业兑现政策资金5.36亿元。
当前,已进入到下半年赶考阶段,对于接下来的“奔跑冲刺”,慈湖高新区目标确定,方向坚定。
“我们将继续咬紧‘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这一主线,以‘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为主抓手,以规划定位增产城融合之效,以招大引强增产业集聚之效,以技改升级增创新转型之效,以项目建设增落地达产之效,以一体推进增对接融入之效,以优质服务增营商环境之效,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先锋、做好表率。”慈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称。
经略既张,宏图将举;方向既明,干劲倍增。
围绕“千亿园区”目标,慈湖高新区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年、季、月、周,落实到每个项目开工、建设、投产、上规的各个环节,抓早抓小、抓细抓实。以变革性思维、突破性举措,乘势而上,勇开新局。
无论是结合亩均效益评价和低效用地清理,持续加快推进片区综合开发;还是以沿线区域整治为重点,重点布局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产业及宁马城际城市会客厅项目,促进西部片区产业转型和环境提升;抑或是大力推进智慧小镇建设,围绕大健康、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优化健康小镇规划布局,推动东部片区产业加快集聚,无一不是慈湖高新区“做高地、当先锋”的具体举措,无一不在汇聚着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勇气和底气。
用产业引领抢占高质量发展高地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争做高地,是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在万象更新的新时代争先进位、弯道超车?慈湖高新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抓“龙头”促发展,延链补链强链。大项目、好项目历来是区域竞争的关键,其招引难度高,回报大。引来一个大项目,往往能够带来一条产业链,造就一个新产业,催生一个新基地。慈湖高新区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通过引进支撑力强、带动力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企业,激活其虹吸效应,使企业向园区集中、资本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不断壮大其主导产业,奠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基因、新一代数字通信等新技术方兴未艾,为创新创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无限可能性。慈湖高新区通过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关系,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创新发展活力。在这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下,高新区的企业也与园区同频共振,不断更新迭代,牢牢将创新发展这一“生命线”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谋篇布局落子,更需战略眼光和发展胆识。一个新项目有没有发展前景、能不能产生联动效应、值不值得花大力气,需要对行业发展大势、技术升级方向、产品市场前景等多个方面做出精准的判断。慈湖高新区将瞄准“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主线,突出招大引强和转型升级,把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促进西部片区产业转型和环境提升,推动东部片区产业加快集聚,不断优结构、强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迈出更快步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争做“三高地、两先锋”贡献慈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