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 文字新闻
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改革承诺充满信心
发布时间:2019-01-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40年来,一批批外国企业涌入中国市场,融入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谱写出一段段共同成长、互利共赢的佳话。

  继续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

  谢松辉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成为建设全球开放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将为实现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实现各国互惠共赢和共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011年我加入淡马锡时,国际金融危机过去没有多久,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并不乐观。但当时淡马锡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向以消费拉动增长的模式转型,除了制造与出口增长动力外,中国经济还会因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实现增长。我们持续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并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和改革承诺充满信心。多年来,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组合价值不断增长,现已占总投资组合净值(1.48万亿元人民币)的26%。

  我们早年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2010年以后,我们看到新兴互联网经济、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潜力,并支持他们发展壮大。新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是创新。近年来,我们也积极投资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生命科学、教育、医疗以及科技物流解决方案等创新驱动的行业。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的历程。中国在改革进程中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实现这些进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政府对改革的明确承诺与努力。从早年深圳经济特区到最近海南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中国多年来一直实行支持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发展所需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我们投资组合中的新加坡企业也与中国积极开展合作,其中包括吉宝集团参与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星桥腾飞集团参与的广州知识城等。此外,星展银行、凯德集团等多家公司多年来也在中国积极开展业务。

  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是中国取得长足发展的另一个因素。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贸易与投资总量取得大幅增长。世界其他地区也因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而获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更加深入地推进了经济全球化。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飞跃式增长,同时也为外国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机会。中国市场规模庞大,随着财富的增长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以消费为导向的各种商业模式将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此外,当前中国金融业改革措施的步伐令人鼓舞,预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为希望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和期待与中国共同成长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商机。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成为建设全球开放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将为实现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实现各国互惠共赢和共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当前,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与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对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所带来的互利共赢造成了威胁。经济不平衡、金融风险和环境问题继续带来挑战。但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医疗卫生、金融监管和环保监督等领域取得的实质性突破令我们备受鼓舞。社保改革是中国迈向经济再平衡的积极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和扶贫不仅有益于社会稳定,也将提高消费水平。此外,中国重视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力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举措也为新经济领域带来发展机会。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创新驱动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中国将继续应对经济挑战,重新平衡经济,并沿着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前行。对淡马锡而言,中国将继续是我们的关键市场。作为积极的投资者,我们会继续在中国寻求投资机会,以助力构建更美好、更智慧、更加互联互通的未来。(作者为新加坡淡马锡总裁兼首席运营长,本报记者车斌采访整理)

  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同行

  朴根太

  中国正在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同行,是希杰集团的梦想。与中国的缘分延续到下一代,这也是我的幸福。

  如果现在拍一张北京长安街的照片,乘时光机送回1978年,那时的人很难相信这是今天中国的面貌。高楼林立,道路整洁,行人充满精气神,这些都是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1984年,韩国大宇集团派我到中国香港工作,自此我与中国结缘。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我感到十分幸运。1988年,我经香港第一次访问中国内地,在16天的时间里,我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深圳、珠海、中山等地。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一个个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就好像在围棋盘上布局一般拔地而起。

  1993年,我被正式派至中国内地工作,从大宇集团分公司社长到中国区总裁,后来出任韩国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并于2016年起兼任希杰集团大韩通运全球总裁。

  我在中国的这30多年正是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中国人民正为了梦想和成功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2017年9月,“复兴号”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在京沪线上正式开跑,树立了世界高铁商业运营的新标杆。中国高铁的“快”不仅体现在时速上,还体现在高铁建设上,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

  改革开放给全中国带来了活力。对我们而言,离开中国市场谈规划是不可能的。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希杰集团1978年便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1994年,希杰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进入21世纪,集团的四大核心事业全部进入中国,包括食品餐饮、物流、生物科技和娱乐传媒等。目前,集团在中国66个城市设有136个法人和32家工厂,拥有2.3万余名员工。

  我们在推动韩中文化领域的交流上可谓不遗余力。我们在韩国开设的电视台,全天24小时播放中国政治、经济新闻以及文化娱乐节目,目前已引进包括《琅琊榜》《美人心计》等中国电视剧50余部,为韩国民众提供了解中国的渠道。从2006年起,我们着力打造了中国电影展和韩国电影节,这两个庆典隔年分别在首尔和北京举办,利用这个平台,集团每年将最优秀的影片带给两国的电影观众。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才有了进入中国市场、在当地融合创新并取得更多成功的机会。中国正在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同行,是希杰集团的梦想。

  2016年起,我开始负责集团大韩通运业务,主要工作地点从北京迁回首尔,但中国的生活让我难以忘怀。“先做朋友,再做生意”“一次缘分维系一辈子”,这些韩中文化中彼此相通的人生哲学让我在中国交到了很多挚友。我的两个儿子都在中国从小学读到了大学,他们毕业后回到韩国,一个开起了中餐馆,一个在金融领域从事与中国相关的业务。与中国的缘分延续到下一代,这也是我的幸福。(作者为韩国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兼大韩通运全球总裁,本报记者陈尚文采访整理)

  中国潜力无限

  约尔根·奥贝尔格

  回首我与中国合作伙伴以及西门子同事并肩奋战的难忘岁月,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奋。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宝贵发展机遇。

  1984年3月底,我首次踏上期待已久的中国大地,负责组织西门子全球管理层的访华之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北京的街道上各式卡车川流不息,却鲜有私家轿车,长安街更是自行车的天下。1984年10月,我夫人和两个儿子跟随我搬到北京居住。有意思的是,当时常有中国人不相信两个男孩的金色头发是真的,这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小小的烦恼。

  1985年10月29日,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备忘录,开启了外国企业与中国进行深入合作的先例。双方专门成立了协调委员会,以定期监督和促进项目进展。1988年4月,我随协调委员会远赴巴西考察伊泰普水电站和西门子在巴西的合资厂,为论证中的三峡工程做准备。大家坐上直升机,从高空俯瞰巴拉那河两岸富饶的城镇,看到电站和工厂的停车场上密密麻麻的小汽车,在得知这些汽车的主人多数是普通工人时,中方人员很受触动:“引进尖端技术,建立合资厂,真正能够为老百姓创造富裕的生活。”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缩影。

  1985年10月,西门子上海代表处正式成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门子在中国设立的第二家代表处。准备工作进行得比预想的更加顺利。此后,在中国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我们逐渐将业务扩展到中国的大江南北,足迹遍及福建、辽宁、天津、湖北、江苏、海南等地。毫无疑问,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宝贵发展机遇。

  西门子与中国始终携手朝着共同的方向与目标前行,实现快速发展。中国政府了解西门子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的声誉,拥有多元化的产品和悠久的在华历史,西门子也看重中国日臻完善的营商环境和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

  1984年到1989年间,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5年。5年时光在人的一生里不算长,但是能够亲身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活力,见证西门子在这一时期与中国合作完成的大事件,我引以为豪。1988年10月31日,西门子签署了在中国建立第一家生产型合资企业的协议,生产数字公共电话交换系统。为了这一刻,我们经历了长达4年的谈判。这家公司也成为西门子后来在多个不同领域建立合资企业的范本。同一天,北京技术交流培训中心奠基。这是中国第一所由外资企业与中国政府共同创建的高新技术职业培训中心,为北京市政府的专家和广大客户提供涵盖从工业自动化、数据处理到医疗器械、通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培训,在中国开拓出了以实践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创新。

  回首我与中国合作伙伴以及西门子同事并肩奋战的难忘岁月,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奋。展望未来,我相信中国潜力无限。(作者为德国西门子北京代表处前首席代表)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今井诚司

  通过科技创新、迅速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及不断提升居民个人消费能力,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科技创新大国和世界市场。

  1972年日中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日本瑞穗金融集团与中国的缘分也始于那一年。此后不久,我们就举办了日中两国金融人才交流活动。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进程。次年,我们就邀请中国政府官员、金融从业者访问日本,参加“瑞穗金融研讨会”。1981年,我们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2004年,虽然并不算早,但从那以后我去了无数次中国。去年9月初,我访问了深圳和广州。走在两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到处都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无限活力。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前日中关系重回正常轨道,重现积极势头。去年9月,我参加了在东京召开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2018年度主论坛。我认为,该论坛为亚洲各国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与合作机会,瑞穗金融集团愿与中国等亚洲各国企业共同开展金融创新,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在中国访问期间,我切身感受到通过科技创新、迅速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及不断提升居民个人消费能力,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科技创新大国和世界市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政治社会稳定、中国人民勤劳工作等原因外,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向世界敞开怀抱,不断与各国进行技术和人才交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对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将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瑞穗金融集团旗下的瑞穗银行参加了去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日中两国之间的企业交流合作和贸易往来更加活跃,我们愿意为两国经济合作发挥积极的作用。(作者为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执行专务,本报记者刘军国采访整理)

上一条:外资抱以厚望 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A股能跑赢全球股市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