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高新区(滨江)获得“科技创新鼎”优秀单位和2021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这也是继去年浙江首设“科技创新鼎”,滨江再次“夺鼎”。
“科技创新鼎”含金量十足,是全省科技工作最高荣誉,也代表了一个区域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在最新的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高新区(滨江)位列第五,连续多年在全省区县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位居第一。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14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9.1件,是全省的12.3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全区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10%左右。
研发经费投入的产出在哪里?或许可以从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榜单上窥斑见豹:滨江企业承担和参与的成果共获科学技术奖励29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
据悉,在234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研成果中,仅27项被授予一等奖,城云科技、宇视科技、中控信息、国自机器人等滨江企业参与或承建的项目就有7个,占比近1/4。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高新区(滨江),95%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针对初创企业,滨江不断完善企业培育链,提前完成孵化器倍增计划,全区孵化面积由53万平方米增加到126万平方米,在孵化企业达到3392家,列全省第一;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占全省12.8%,;该区也在持续推进海康威视、新华三等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自主创新、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目前已组建市创新联合体11家。
此外,滨江也在通过不断提升创新源动力、优化创新体系。今年5月,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将承担“国之重器”建设,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极弱磁场国家实验室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随着白马湖实验室落地,加之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该区已初步形成“1+2+6+N”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接下来,高新区(滨江)将着力打造会呼吸、可生长的“双创”生态系统,构建创新大生态。该区在全国高新区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纳入“浙科贷”先行试点单位,完成银行授信4.7亿元。依托“1+X+N”产业政策体系,今年以来,该区着力企业纾困,及时兑现区级科技政策4.16亿元,转拨上级科技专项资金4.45亿元,合计8.61亿元,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