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虽是星期日,但在广东省东莞市出差的绵阳市商务局工作人员周晓却没闲着。他和几位同事不停地接打电话,筹划着布置展厅的事,为即将在这里举行的“绵品出川”第二站东莞专场活动做准备。
不久前,“绵品出川”首场活动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收获颇丰。“这是一个难得的舞台。”周晓说,他们带来的不仅有“绵阳造”产品,还有一份详细的项目、技术、人才合作需求清单,“厦门、东莞,均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两地与绵阳距离超过1000公里,是以往绵阳推介的‘空白’地带,也是产品和产业互补性较强、存在较大合作空间的区域。”
以“绵品出川”为载体,绵阳正着力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在推动“绵品”走出去的同时,还要促成产业项目、科技创新、产品渠道、人才技术等引进落地。
“走出去”打响“绵阳造”区域品牌
“绵品出川”活动,缘起于绵阳不久前举办的一场企业工作座谈会。这场原定3小时的座谈会由于参会企业家代表踊跃发言,又延长了一个小时。会上,不少企业反映拓展外销渠道存在困难。
由此,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今年确定实施品牌强市行动的基础上,优选特色“绵阳造”产品,集中赴外推介,拓展市场和销售网络,打响绵阳品牌。1个月后,首场“绵品出川”活动就正式启动。
高效行动背后,绵阳“走出去”的想法早已成型。
告别“内陆意识”,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看到差距找到努力方向。早在今年2月,绵阳市委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将视野拓展开,在全国范围内找目标、找商机。
为此,绵阳提出“开放活市”战略,先期成立了7个驻外投促中心,充实了23名精干力量。得益于驻外投促中心的衔接,“绵品出川”活动的“落地工作”成效喜人。
在为期3天的“绵品出川”首站——厦门专场活动中,现场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近900万元,意向协议金额达8400万元。其中走俏的北川腊肉、梓潼蜜柚等产品,都属于新打造的“文昌贡”“羌食荟”等绵阳本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首场热销,也为后续场次积累了经验。以第二站东莞为例,绵阳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习惯,专门优化了产品和推介方式,未来将根据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特色,进行更精准的定制产品展销。
同时,绵阳正加快建设绵阳精品“云上馆”,打造绵阳整体城市品牌,让“绵品出川”不再“落幕”。
“引进来”打开人才、项目的“合作之门”
与现场“绵品”推介同步,绵阳还推出了大规模的“招才引智”活动,组织小分队分批次走进厦门、西安、兰州、武汉等地高校,开展“带编进校”“带岗上门”活动,通过“不笔试、只面试”的招聘形式,简化招聘流程,让人才“只跑一趟”,进一步增强绵阳对人才的吸引力。
以厦门专场为例:现场共拿出绵阳市级事业编制岗位89个,共收取硕博毕业生简历200余份。
为吸引更大范围内的科技创新资源汇聚,绵阳启动“云上大学城”建设,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招引全国“双一流”高校入驻,通过开展科技合作、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活动,提升科技城创新能级。
首个入驻高校,正是在厦门行期间签约的厦门大学。随着绵阳不断“走出去”推介,“云上大学城”也赢得了更多认可,近期又吸引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入驻。
在“绵品出川”活动厦门专场期间,还有一场“重头戏”——中国(绵阳)科技城厦门推介会。这场推介会吸引福建省200余家企业及商协会参加,参会嘉宾中,董事长、总经理等副总及以上企业高管达140余位,占比达70%以上。
虽然远隔数千公里,但厦门与绵阳两地产业合作机会不少。“我们和绵阳新晨动力在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产品领域高度合作,未来金龙客车可以搭载绵阳制造的发动机销往世界各地。”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卫国说,目前该公司与绵阳企业正在新技术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发展环境的提升也为绵阳大规模“走出去”推介增添了底气。经过“园区提质”、优化营商环境、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等一系列行动,绵阳为项目落地、招引企业做好了前期准备。
而一场场推介会,加深彼此了解,也为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条件。“多年不见,绵阳发生了大变化。”福建省闽商资本联合会会长苏福伦上一次到绵阳还是2013年,9年后“再会”,绵阳营商环境让他眼前一亮。
推介会上,绵阳市政府及有关各方还分别与厦门大学、厦门科技交流中心、安吉纳体育等机构和企业,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达135.5亿元。而此前的一季度,绵阳新签约项目80个,签约总金额达775.6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制造业项目55个,签约总金额达500.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