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县公交客运总站,市民周青坐上了一辆特别的公交车,车厢内外满满的阅读元素:书香公交专线宣传海报清新,丹鹤在书本中展翅欲飞;专门设置的公交流动书吧里则放有《平凡的世界》《三国演义》等书籍,供乘客翻阅。“这个创意好,之前乘坐公交车都是低头玩手机,现在可以选择一本书读上一会。”周青开心地说。这是我县为方便群众专门打造的便民阅读设施。
车外美景如画,车内书香氤氲,让人流连忘返。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县委书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吴冈玉表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我县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精准把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形成常态,不断提升城乡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打造出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射阳样板,擦亮“有爱射阳 沐光向海”城市名片。
整合资源,直通百姓“幸福门”
服务网“连线成面”、阵地链“联建共享”、综合体“集群融合”,文明成为鹤乡大地最美风景。
“帮助群众解决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也让留守儿童能发展多样才艺。”6月24日,海河镇烈士村留守儿童们在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留守儿童之家”兴致勃勃地捏着陶泥。作为全国文明村,烈士村考虑群众需求,设置多样功能室,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不远处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四季果香”,我县因地制宜设置文明实践点,建立果农之家,提供新农民讲习所、老把式工作室、红精灵体检站等活动阵地,让来客既能看到欣欣向荣的新农业巨变,又能看到炊烟袅袅的新农村美景,更能看到年年丰收的新农民幸福生活。
依托阵地,海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积极举办“‘心’福来敲门”留守儿童关爱、海河好声音等活动。自成立以来,活动参与人数10万多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
海河镇的暖心之举并不是个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时代所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
我县广泛发动,整合资源要素,融合淮杂两团、院士工作站等45项基层阵地,建成60个实践点、16个烈士命名镇村红色文化传习所、300个志愿服务驿站,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明实践“阵地群”,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综合服务新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综合服务。
走进县市民中心,敞开式的服务窗口、成排的自助服务设备、温馨整洁的办事环境,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创新开展“四色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赞不绝口。如今蓝、橙、绿、红四种颜色成为服务大厅的一道亮丽风景。这里是我县探索“文明实践+政务服务”打造的文明实践综合体,去年获评全国“优秀政务服务大厅”,县行政审批局今年还入围党中央、国务院“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推荐,全市唯一。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磊说,我县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14536”总体要求,实施“示范推进、全域推进、融合推进、高质推进”“四推进战略”,凸显“文明微实践、综合体建设”两大特色,构建县、镇、村一体化联动网络,推动新思想在基层传播,让文明实践可感可触可享,用情用心用力凝聚奋进力量。
志愿有我,群众齐心“唱主角”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广大农村群众既是服务对象,也是服务主体。
聚焦让新思想在基层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这个首要任务。我县254个中心(所、站)均设计特色主题LOGO,编排快板、小淮剧、诗歌等11类文艺化宣讲作品,用方言、大白话开展理论、政策、红色主题宣讲,形成“大宣讲”传播矩阵。
“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干下去。”刚刚入选一季度“中国好人”的临海镇农民快板队队长张同祥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70岁的他数十年如一日传播党的好声音、宣讲党的好政策,带出了一批草根宣讲员,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射阳这座有爱小城,每5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优化重组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等10支志愿服务分队,全覆盖配备的238名村级宣传员已成为基层志愿服务中坚力量,构建立体多元、相互补充的志愿服务网络,带动21.5万名志愿者,成立931支志愿服务小队,他们奔走在城乡大地,播撒志愿服务的种子。疫情期间,3.5万名志愿者闻令而动,为迅速扑灭疫情贡献志愿力量。
瞄准群众急难愁盼,才能切实履行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我县探索“微治理、微志愿、微服务、微实践”“四微”工作法,以“微实践”力促常态长效。此外,每月公布超百项重点活动,实行大众“点单”、中心“派单”、服务单位“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更加精准化、便捷化、联片化。
文明实践同行,强国复兴有我。前不久,我县启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发布120个理论宣讲、红色基因传承、先进模范学习、青少年教育等具体项目。据统计,1至6月份,我县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722场次,服务人群10.83万人次。
定制服务,双向赋能“树品牌”
黄海之滨,海风习习。“渔歌沐海宣讲队”成员们讲述《黄海前哨》《虎将陈发鸿》赢得阵阵掌声。2018年以来,黄沙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宣讲队成员深入码头、船头,把新思想、红色经典融入渔民生活,以故事会、快板宣讲等形式演给渔民看,既接地气又聚人气。
“我们长期出海捕鱼,有快板有歌舞非常有趣,感觉非常好。”这支渔民自己的宣讲队不但每月开展进船头、上码头主题宣讲活动,还为作业周期长的渔船配备流动书箱,配置红色书籍、宣讲音视频,丰富渔民闲暇生活,好评如潮。
品牌项目带动,提升乡风文明。我县常态化组织实施“238村讲在身边”“乡风文明行李箱”“渔家红码头”等45项特色品牌项目,推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擦亮“有爱射阳 沐光向海”城市名片。
“项目库”形成精准供给。“按照一种需求、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的原则,我县建好项目储备库,入库项目286个,既有助医助学等百人一组的大项目,也有扶弱济困等一对一‘微实践’,形成梯次培育的发展格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田丽介绍道。
赋能乡村振兴是文明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县坚持“特色化+体系化”,把文明实践建在产业链上,制定百项志愿服务进村入户清单,实施新农民讲习所、水果联盟协会富民工程等赋能项目93个,让文明实践成为助推富民增收的重要助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轻松就业。
6月24日,长荡镇甲侯村二组村民丁胜看着自家6亩梨园里已经挂果的梨树笑个不停。丁胜因为身体残疾无法外出务工,仅靠几亩梨树过活,去年梨果销售遇阻,甲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知道后,组织开展“我为‘梨姑娘’找‘婆家’”志愿服务活动,成功将滞销的梨果销售一空,亩均收入过万元。如今,甲侯村全村梨果面积达500多亩,还建成4个生态梨园,帮助25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增收。
我县还充分发挥“两中心一平台”联动优势,在海河镇等镇区建立融媒体中心分中心,开展宣传推广、直播助农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出“我为农产品代言”“夸夸我们村”等专栏,打开射阳大米、兴桥甜瓜、洋马菊花等特色农产品销路,“两中心一平台”融合发展走向深入。
沐光向海志愿美,我县正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价值要求植入群众心中,让文明像阳光与雨露一样,播撒在鹤乡大地,融入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