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椒江牵手色达,聚焦色达民生和产业,不断推进多领域结对机制落到实处,努力让色达与椒江区的对口支援工作,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最佳实践”。
聚焦民生福祉和产业发展 援建项目率先实现开工
7幢大楼同时开工,目前已经进入内部装修施工阶段,今年9月将招收第一批学生,位于色达县色柯镇的色达椒江希望学校是椒江区援建色达最先开工的项目。“上一批援建单位广州市完善了当地幼儿园和小学校网布局,现在椒江接力援建全力补足当地初中教育短板。”椒江援派色达挂职干部徐群超介绍,椒江计划通过3年时间,为当地建设一个可以容纳900个学位的寄宿制初中,通过集中供暖、集中住宿,为边远牧区学生提供现代化教学体验。
农牧业是色达县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椒江瞄准农牧业,连续确定了牦牛现代农业园区、畜牧产业发展家庭牧场和中藏药材产业莨菪规模化种植等3个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和“整村推进整乡提升”的方式,谋划打通农牧业产供销“全产业链”,助力当地村民走出农业产业共富之路。其中,针对色达县牦牛产业“出栏率低、品相差、规模小、市场少”等痛点难点,充分发挥援建资金的产业帮扶和造血功能,在园区建立育肥基地、交易市场、冷链中心等设施,探索建立“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全链式高原牦牛产业发展模式,助力色达县高原牦牛驶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实现帮助牦牛产品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其中直销台州市场达500余万元,带动牧区劳动力就业增收。
另外,椒江结合当地肺结核、包虫病防治需要,组织建设医疗业务培训中心,以提升当地医疗技术人员诊治水平入手,规划建设业务培训中心,通过“远程指导+现场实操”,实现医技人员业务培训不出县,为当地打造带不走的医疗人才,补足当地医疗队伍专业技术人才紧。
高水平人才输送 为色达分享椒江经验
10月的色达已是寒风凛冽,但色达县广州希望小学的教室里却温暖如春,来自椒江区实验小学的老师吴丽敏已经在这里支教近3个月了。2021年7月,她主动报名支援色达。“希望把椒江的优质教育和先进教学经验带到色达。”吴丽敏说。
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启动后,去年7月,椒江向色达派出首批12位专业技术人才,为色达的医疗教育带来了活力:4名教师通过培训会、夜校、教研等形式,共为色达近300名教师传授经验,提供指导;8位医生组团在色达县人民医院、色达县中藏医院和色达妇计中心提供医疗支持,为中藏医院升二甲完善台账、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做了很好的示范。帮扶团队在当地共举办28期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培训专技人才615人次。
在“走出去”的同时,还注重“引进来”。来自色达甲学镇的周健勇说,2021年12月年他被组织派到我区葭沚街道挂职学习,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同事,他一点也没有感到拘谨和约束,而是彻底发扬了“爱我椒江 不负椒江”的工作态度,诚恳、谦虚、努力地汲取学习着。去年10月,色达残联组织了10名残联专干到我区,与区残联干部一起学习培训;去年11月,色达近百名干部群众和文艺团体到我区交流学习……我区实施“授渔计划”,通过两地人才互动交流,致力于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人才,打造椒江-色达组团式帮扶样板。
对口支援“心连心” 共叙“山海情” 同走“共富路”
色达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雪域高原的自然生态和气候孕育出许多优质农产品,但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不足、销售渠道窄等短板。
为帮助其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我区开展“2021年色达农产品帮扶购售”活动,通过工会大礼包采购,推动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消费,将大批的色达牦牛肉、手工艺品和土豆等农产品销往我区。2021年共采购1万余份农产品大礼包,共计590余万元。在我区各大商超设立色达产品专柜,发动企业代销参与消费帮扶。台州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共采购色达农产品400余万元。
在帮助打开农产品销路的同时,我区民政、统战、工商联等多部门单位联合发出爱心“集结号”,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累计募集资金和物资近430余万元,送到色达贫困学生、敬老院老人、困难户等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