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谯区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防溺水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逐步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依法监管、社会参与”的联防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打好防溺水安全教育“持久战”“攻坚战”,我区连续八年未发生学生溺水事故,黄泥岗镇中心小学防溺水经验作为全国典型案例推广。
成立南谯区“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联防联控机制。今年以来已召开工作推进会2次,业务培训会2次,发布安全简报2期。建立“区、镇、村、家长”和“教体局、学校、班主任、家长”的双线防溺水责任制,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签订责任状100份,学校与学生监护人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6万余份。班主任严格落实课堂点名制度、因故缺勤学生随访制度、学生外出请销假制度,第一时间做好缺课学生登记和家长联系反馈工作。将防溺水工作成效纳入各单位综治考评和年度安全工作考核指标。通过严格问责机制,确保防溺水工作“教在日常、严在平时、抓在当下”。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强化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以放学前3分钟安全教育、校园广播、宣传橱窗、“两微一端”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防溺水安全宣传引导,先后组织以“防学生溺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100余场。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签名宣誓、防溺水家庭作业等“十个一”活动,确保全区6万余名学生牢记防溺水内容。充分利用校园小块场地、小型设施、课堂教学等对学生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现场模拟等课程100余场次。每年推动2-3所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游泳技能课,全面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重点在农村学校组织教师大家访,通过与家长座谈、发放防溺水宣传单、讲述防溺水安全知识等方式,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今年,已制作“防溺水手势舞”“防溺水童谣”音视频4个,推送防溺水宣传教育知识127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6万余封,发送提醒短信30多万条。
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防溺水隐患排查整治。紧扣重要时段,把防溺水工作纳入每年5-10月份重点工作,组成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区直相关单位、学校等防溺水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目前已开展督查2次。紧抓重点水域,建立辖区内所有水域“身份证”制度,在水边、路边、山边、坡边等重点地段,增设防溺水警示标志、安全隔离带、防护栏4300余处,救生杆、绳4000余根;投入专项资金55万元购置救生设施近200套,确保关键时候来得及、用得上。紧盯重大隐患,加强重点水域的日常管理和巡查,对水塘、塌陷区、水库、取土坑和江河湖泊等危险水域存在的问题隐患,建立“四项清单”,限期整治,今年已发现问题隐患10余处,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以“三防”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防溺水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强技防核心,建设重要水域视频监控系统,打造防溺水巡防监控平台。协调三大通讯运营商,为1200余名班主任及校领导开通防溺水彩铃,在5-10月份高温天气不间断推送提醒短信。整合基层卫健系统、红十字会、救援队等力量,对师生开展应急救护演练,增强溺水自救、水中救护等应急救护技能,今年已开展应急救援指导培训97场次、应急演练62场次,参加师生3.2万余人。夯物防基础,各镇(街道)充分利用广播、横幅、标语等形式,加强防溺水宣传。抓人防关键,建立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分区划片编织防溺水区、镇、村三级责任网格,确保每片水域都有人看、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加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监护,实行基层干部、志愿者“全覆盖”“一对一”结对包保,全区689名留守儿童包保全覆盖。广泛凝聚社区、学校、志愿者、村干部、水管员等多方力量,组建区级救援队1支,90个村(社区)组建巡逻队96支,常态化开展各类水域安全设施巡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