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骏才是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药士。上海疫情紧张的两个多月中,他推迟了原本3月份要举办的婚礼,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3月10日晚10点,张骏才如往常一样在家照顾着身体欠佳的妈妈,突然电话响起:“接到紧急通知,有封控楼宇的核酸检测任务,请速归队。”
挂掉电话,张骏才匆匆和家人道别,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任务现场。而这一走,就是两个多月。
之后的两个多月中,核酸采样便成了张骏才生活中的全部。
在居民人数多达2000多个、较长时间处于封控区的小区内,他耐心解释着居民们的问题、疑惑;他和伙伴们一起,引导居民们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扫码查验、核酸采样,保证采样现场秩序井然;遇到“扫楼”任务时,他总是抢着上,任务完成后,他的声音常常会变得嘶哑,脸庞上印着深深的口罩勒痕;混管异常、抗原异常、出院、密接、次密接、“黄码转码”等紧急工作任务中,都有他的身影……
疫情防控中,最让大家难忘的还是那一次……
4月中旬的一次大人群核酸筛查中,气温直飙32度,防护服在阳光的照射下瞬间变成了一座“温室大棚”,穿上片刻,就觉得呼吸加速,视野模糊,戴着N95口罩的嘴就像被蒸笼堵住一样。
那天,张骏才正和伙伴们一起进行大人群采样,可工作进行到一半时,采样组员和志愿者相继出现了“状况”,此时的张骏才也成为了最佳“替补”。当志愿者热到虚脱时,他接过志愿者手中的扫码机,自己当起了扫码员。当采样的伙伴中暑时,他又当起了采样员……
在张骏才的身先士卒下,整个采样小组成员零感染。
但就是这样一位无畏的“战士”,也有着自己的遗憾和伤心。原计划今年3月举办婚礼,婚礼延期举办;妈妈因病住院,可他却不能陪伴身边,只能由年迈的父亲照顾。
面临着身体的极限和对家人的牵挂共存,很多人都会问张骏才苦不苦,他便会笑着说:“作为一名‘90后’,能够在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