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5月27日,王燕然已在小汤山方舱医院度过29个繁忙充实的日夜。她仿佛与小汤山方舱医院有着不解之缘。2020年初新冠疫情首次暴发时,她就主动请缨加入首都儿科研究所医疗队,奔赴小汤山定点医院救治新冠患者。40天时间里,王燕然作为确诊病房唯一的儿科大夫,负责了54名新冠确诊患者尤其是儿童的诊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2年4月北京疫情防控形势再次吃紧。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病例的集中收治工作,小汤山方舱医院再次启动筹备工作,得知消息后,王燕然主动请缨,又一次向组织提交了请战书。
4月29日14时,王燕然在朝阳东风乡社区支援核酸采集工作时,接到了奔赴小汤山支援的通知。她立即交接手上工作并赶回家收拾行李,3个小时后便到达小汤山方舱医院指挥部。这一次她的身份不再是收治病人的儿科医生,而是首儿所医疗支援队队长以及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成员。
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和同事,王燕然收起听诊器和白大褂,调整心态迅速上岗。了解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内容、明确工作方案、掌握舱内布局……直到持续工作22小时后,30号凌晨2点她才回到宿舍收拾行李。
4月30号早上8点,作为首儿所的队长,她和兄弟单位的其他战友一起,开始了第二隔离单元的医疗设备和耗材布置。大到抢救车、空气消毒机的装卸和安置,小到隔离衣、手套的摆放,甚至隔离舱内医护人员的工作手机申领、病房内标志的贴墙布置……终于,在首儿所的医疗队员入驻前完成了所有的前期准备。
5月1日,小汤山方舱医院正式开舱接纳“客人”;当日,首儿所的15名医务人员正式入驻隔离酒店。有了前期的准备,王燕然积极联系医护组、感控组、信息组对队员进行全面培训,下发舱内布局视频和医疗动线让队友们提前熟悉,协调隔离衣送至酒店方便队员进行穿脱培训,安排工作证制作和舱内门禁卡请领,沟通酒店班车事宜……事无巨细地操持医疗队员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5月4日,第一隔离单元的床位即将收满。“第二隔离单元能接收“客人”了吗?”,面对小汤山方舱医院胡中杰副院长的询问,看着工作群中跃跃欲试的队员,王燕然充满信心:“能!”
14时,首儿所队员按照多次培训的流程正式入驻舱内;23点45分,第二隔离单元的第一名新冠确诊人员在方舱前下了救护车。从病人引导到床旁询问,从信息录入到医嘱生成,透过指挥部的监控摄像和微信群中的实时反馈,王燕然关注着整个流程直至凌晨1点全部工作完成。
她知道,队员们已经通过了最严峻的考验。
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着。“客人”的体温计、床头的提示码,5月初降温时的暖宝宝,随身固定门禁卡的冰袖……无论舱里缺什么、队员们需要什么,王燕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并积极推动落实。
作为首儿所在指挥部内唯一的人员,她积极联系小汤山各部门及首儿所院内,做好各项保障,一定要让队员们的工作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在全力保障首儿所队员的同时,作为综合协调组的成员,王燕然负责着整个方舱医院的后勤管理、物资申领、沟通协调、新入人员培训等工作。
为了将方舱医院的工作经验汇总及推广,截止5月21日,她已独立完成综合协调组工作梳理共36个模块总计2.4万字撰写,以及方舱医院总工作方案共计13.8万余字的编纂整理。
繁忙的支援工作之余,作为首儿所的团委书记,她积极发挥共青团引领和凝聚青年的优势,坚持党建带团建,组织队员学习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队员在《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上签名,队员们在号召下纷纷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已收到入党申请书6篇,入团申请书1篇,思想汇报5篇。
使命所在,义不容辞。再次回到曾经日夜奋战的地方,王燕然感受颇多。她知道,她的背后是整个首儿所的支持和力量,她的面前是所有一线兄弟姐妹的坚守和信任。
这位曾荣获“2020年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度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抗疫战士以满腔的热忱再战小汤山。后续支援工作中,王燕然将同首儿所医疗队的全体队员们一起,用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诺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抗疫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