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启动首批5个和第二批12个未来乡村建设,计划投资9.3亿元建设148个项目,每批次建设周期2年。
一是赋能宜居化改造,出好旅游康养片。重塑“乡村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山水与乡村融为一体,村居与旅游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样本。如普陀区桃花镇塔湾村依托村庄现有街巷肌理,建设“自发光”网红公路、花海彩林景观、文化展示等节点,举办全国青年短视频大赛、沙滩音乐节、桃花会,借助漫游营地、街巷慢行步道、公共休闲区域等节点,打造15分钟舒适“慢行圈”。
二是聚焦集群式发展,出好富民文创片。坚持优秀文化传承、特色文化展示,建设农文旅融合的美丽产业集群。如定海区小沙街道庙桥村依托美丽风景带,点亮“三毛”文化标识,建设“乡愁+文创”特色场景,通过“手作展陈空间+文化创意商店+美食网红店”联动,整体打造“晓梦里”民宿品牌,辐射带动周边农耕文化游东风村、欢乐采摘游大沙村等旅游模式发展。
三是营造沉浸式场景,出好IP体验片。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突出乐学乐游氛围,营造沉浸感强、体验感好、文化艺术表现丰富的特色交互体验场景。如岱山县长涂镇以“海防+军港”文化为内核,投资8370万元打造“军港之夜”文旅IP,依托军港街、军港文化馆等28个项目场景,发展“少年军校”特色教育;创新“联盟主导+政府支撑+商家参与”模式,探索“蓝港币”积分定向兑换共享单车使用券、咖啡券等体验式消费,形成“能游、能娱、能住、能学”的海防军港研学基地。
四是对标精细化服务,出好数字智治片。围绕数字治理、数字生活,推动一批应用场景落地未来乡村,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普陀区展茅街道黄杨尖村建成“黄杨尖数字乡村”平台,多元化展示地图查询、AI事件分析、业务流转、多方数据共享等服务内容;构建“公共信用分+基层治理赋分”的村民积分体系,将村级各项民生事务和积分挂钩,实现治理、服务、管理在线。其中,“E网扫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一件事特色应用场景入选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首批“优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