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新场镇工农居民区的核酸作战图有点“不一般”:4个小分队都有各自的点位线路,一趟最多要跑5个地方,为居民们上门做核酸采样。“我们做大筛都是移动式的”,党总支书记胡冬青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手写图纸,这个位于新场古镇风貌区域的居民区,共有26个开放式楼栋,经过近期持续推进拔点攻坚,疫情防控形势已明显好转。
就在5月初,新场镇对古镇区域1.48平方公里的“三居一村”,即南大、工农、北大居民区和新场村,组成联动区块、整合资源,防疫工作从原来的网格分隔整合成战“疫”一盘棋。
一个居村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坚守两个月的胡冬青带领整支团队顶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更深知防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眼下,大家都抱着“坚持到最后”的信念,咬紧牙关继续干,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整个新场古镇范围比较广,房屋和街巷复杂度高,前期的管理过程中发现,如果不把所有的街巷梳理、摸透,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防疫工作难免会出现漏洞。
为此,新场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现场走访了古镇的各个街巷,将薄弱环节逐一标识出来,而后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三居一村”59个路口中的58个集中封闭,古镇区域内进出口只留下万福桥通行。与此同时,对封闭的奉新路牌楼西路口保留生命绿色通道。
工农居民区位于新场古镇核心风貌区,0.48平方公里区域内分散居住着1800户居民。对一个如此开放式的老旧小区来说,“守好门”“盯住人”难度非常大。“我们在古镇区域大包围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划小管理单元,在小包围封闭区域里进一步加强管理。”胡冬青告诉记者,“辖区里老年居民占了三分之一,还有不少外来租户,有些居民一开始对疫情防控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我们一趟趟上门,反复解释足不出户的重要性,安抚他们情绪的同时,志愿者也在加强管理,及时劝阻。”
要守住大门,外来物资的有序进入也是一道考题。新场古镇所有可进入村居的物资,必须在道口和小区门口严格消杀,静置半小时再配送。古镇还成立了联盟消杀队,每日定点定时对辖区内所有的主干道路、楼宇、小区进行滚动式消杀。
整个新场古镇区域共涉及人口1176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968人。面对老年人数量多的现状,此次“大整合”行动前,新场镇将多轮保障物资发放至每家每户,对特殊群众送上关爱物资,加大帮扶的力度。
疫情期间,保障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和代配药成了工农居民区的一大工作重点。“我们居民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300多人。”胡冬青介绍,为了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已向400多户老人发放了爱心礼包,每天会给28位老人上门送助老餐。新场镇的农业合作社还专门对接古镇区域的居村委会,提供了200份爱心蔬菜。
与此同时,一支红马甲志愿者队伍及时响应保供、配药、就医等需求。新场镇成立“健康守护”临时党支部,分为就餐管理、慰问关爱、代配取药服务、老人生活保障4个专班小组。以配药为例,由村居志愿者上门收取居民的医保本、医保卡和需配的药壳外包装上交到中心,由志愿者整理、分类制作成一张张配药单,次日奔赴对应的医院配药,解决老年群体配药难的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配药量22996人次。新场镇还配备两辆专车方便古镇的老人、重大病、特殊群体往返。
从3月14日开始驻守,很多在新场古镇的社区工作人员坚守时间已超过两个月。4月中旬,由于工农居委会出现了一例阳性,胡冬青和他的团队成了密接,一度被隔离封控。镇里于是派来增援力量,临时党支部火线成立,加上楼组长、招募的抗疫志愿者,3支队伍凝聚在一起,共同顶住了压力。4月27日,胡冬青一结束隔离,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记者采访胡冬青那天,上午他忙着核酸检测工作,下午要给居民发爱心物资。近几天,居民区调整为防范区,居民们可以有序流动,他还得安排大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分批出去购物和买药。
“有时候,工作可能很难尽如人意,但我们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胡冬青说,团队里除他自己外,几乎都在疫情期间忍不住流过眼泪,有的是担心家里老人的身体,有的因为缺席了孩子生日,每个人都不容易,但没有人打退堂鼓,“擦干泪,就继续干,我们要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