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杭州 > 文字新闻
高新区(滨江) 奋力建好“全球人才蓄水池”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开发区: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高新区(滨江),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滨江)以6.4%的GDP增速,11.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了高密度、高基数下的快增长。

  2015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到访高新区(滨江)并考察了海康威视。当得知海康威视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正着眼前沿开展未来技术研究时,总书记十分高兴。“看到这么多年轻的面孔,我很欣慰。”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高新区(滨江)一直将人才视为最宝贵的资源,近五年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5.8万,培育国家和省级海外高层次创业类人才、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均列全省第一。

  时至今日,锚定“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高新区(滨江),将每年的5月26日定为人才专属的节日,并探索以多轮“5050人才计划”“天堂硅谷人才”五大行动等先行先试政策,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高水平建设人才高地,奋力建好“全球人才蓄水池”,为高水平建成“天堂硅谷·硅谷天堂”提供创新动能。

  引与育

  提升“天堂硅谷”“软”实力

  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杭州高新区排名全国第五,交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亮眼成绩单。

  好消息接踵而至——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出炉,高新区(滨江)29家企业上榜,总数位居全省第一,“滨江造”企业连续三年在前十强中占据七席;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高新区(滨江)蝉联“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滨江制造”68家企业上榜。

  疫情之下,风急浪险,作为全省“最抗压”的区域之一,高新区(滨江)频频“秀”出硬实力,归根结底是区域“软实力”的竞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果把高质量发展看成一场比赛,人才无疑是高新区(滨江)全速奔跑的动力源。在动力变革的时代,人才对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至关重要,而区域高质量发展,也在呼唤人才。

  在海外多年的东北小伙岳晓光,是一名“85后”。去年,他作为杭州宇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副总,与创业团队的小伙伴,致力于芯片设计研发。不到一年时间,他已经带着妻儿,在滨江安了家。在他的眼中,高新区(滨江)是一方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公司享受‘5050人才计划’的政策,政府也在积极为创业团队搭建交流平台,此前,在人才办的牵线搭桥下,我们还与另外一家人才创业团队达成了合作,把‘邻居’变成了合作伙伴。”

  与一座城“双向奔赴”的故事,不只发生在岳晓光身上。过去的2021年,是高新区(滨江)彰显人才“蓄水能力”的“大”年。全年新引进人才3.69万人,同比增长10.29%,其中硕博人才9084人,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今年,疫情依然没能拖住人才涌向这个年轻城区的脚步,高新区(滨江)依然是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的“最优选择”,仅1-4月就引进各类人才15928人,约为去年全年引进人才总量的43%,其中硕博以上人才同比增长12.9%。此外,新引进的“5050人才计划”优质项目17个,这意味着,一项项好技术、一个个好企业将在滨江扎根成长、枝繁叶茂。

  人才成为高新区(滨江)蒸蒸日上的“荣光”,高新区(滨江)也在与人才一同织就梦想。

  融资代表着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认可与肯定,在高新区(滨江),仅今年一季度,就有10家人才企业完成超亿元大额融资,行芯科技、英百瑞、海心智惠……这些企业覆盖生命大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总额超18.5亿元。

  留与用

  优化“硅谷天堂”“硬”环境

  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顶尖人才在哪里,“硅谷”就在哪里。高新区(滨江)打造“聚、用、留”的全链条服务,不断优化人才生态,让各类人才在建设“天堂硅谷”的过程中,感受到“硅谷天堂”的城市魅力与温度。

  荆洪娟是杭州亿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她正在做的事儿,就是通过打造多维度自主化平台以进行泛血管介入领域的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研发和产业化。

  荆洪娟并非只身来滨江创业,她的丈夫也在滨江,以创新成就自己的梦想。他们的父母和小孩也随着这对创业夫妻扎根滨江。

  在荆洪娟眼中,滨江代表着“激情、安稳和浓缩”。“从面积上来看,滨江不大,但浓缩的都是精华,是‘小而美’的。” 荆洪娟说,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有创业的激情,愿意尝试多维度、多体系的实践。“滨江服务也是有激情的,像是政策扶持,不止于真金白银,而是从项目、专家,到基金等全套体系的指导和帮助。”在她看来,务实高效,懂人才、陪伴人才成长,是滨江服务的特质。

  创业激情的另一面,是城市为人才带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定感。有一件小事让荆洪娟印象深刻,她的爸爸去行政服务中心办老年公交卡,去了窗口才知道,还需要一张照片,正打算“下次再来”的时候,窗口人员用手机为他拍照,省去了奔波的麻烦,“这件小事,让他觉得在滨江,有实实在在被照顾的感觉。” 荆洪娟说。

  获得感就藏在滨江精雕细琢的城市细节之中。在高新区(滨江),围绕人才“一件事”改革的探索永不止步。为人才提供多元化住房保障,高新区(滨江)“浓缩”了全市最多的人才房,已经建成7000多间;为了解决人才“一老一小”的问题,高新区(滨江)还探索产业园区嵌入式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创办海康威视幼儿园、海创基地幼儿园等,近几年,新投用的幼儿园以每年3所速度增加,普惠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2%;探索“多代同楼”养老模式,让陪伴成为最长情的告白。

  而眼下,高新区(滨江)正抓住亚运会历史机遇,不断改变城市面貌,江南大道等城市道路让出行越来越顺畅,最美跑道、北塘河绿道,让人才在工作之余享受休闲运动的闲适……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正不断擦亮“城市能级第一区”的金字招牌。

  五大行动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前不久,白马湖实验室入选第三批省级实验室;5月20日,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作为关键性、综合性公共技术平台,该中心的上线,将为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提供普惠算力服务,深化产学研协同。

  而正在全速推进中的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已经成为全省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的唯一项目。

  高能级平台频频落子的背后,是高新区(滨江)“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长远谋划。

  以国家和省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也是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高能级人才载体。近年来,高新区不断强化平台载体,累计拥有高能级产学研平台6个,以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为例,就已经累计集聚高端人才239名,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集聚了46名顶尖人才。

  而在金融扶持方面,该区“5050基金”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作为高新区(滨江)首只由区属国有企业直接担任基金管理人的直投基金,将专注投资前景好、潜力大的“5050计划”项目,进一步发挥政府基金引导带动作用,丰富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引导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优质项目落户高新区(滨江)。

  “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加快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开展科技创新的浙江路径”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要求,坚定科技共富,坚持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蛋糕”,高新区(滨江)以人才为抓手,不断进行机制体制改革。

  从迭代升级“5050人才计划”,到试水人才战略专家伙伴公推制,从5151人才创业协同计划到“5050基金”政策探索,高新区(滨江)聚才有道、用才有效、留才有方,坚持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之路,一幅幅“千里马”竞相奔腾、金凤凰展翅高飞的图景渐次铺开。

  前不久,高新区(滨江)就《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 推进天堂硅谷人才行动的实施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也代表着,该区将对全区人才工作进行改革再深化、实践再探索。

  据滨江区党委人才办透露,新一轮人才政策将实施五大行动,该行动计划将覆盖各行各业人才,以全力打造更高能级的人才集聚平台、更高效能的人才体制机制、更高层次的人才雁阵格局、更高品质的人才服务体系,为高新区(滨江)“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提供人才支撑。

  “我们坚持渴求人才的初心不变,坚定广纳人才的诚意不变,坚守服务人才的承诺不变。”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表示,该区将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工作,让各类人才竞相成长、各展其能,让更多“千里马”在高新区(滨江)竞相奔腾。

上一条: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全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实务培训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