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帽子不摘,对口帮扶不止。
常熟与思南的对口帮扶,坚持“应思南所需、尽常熟所能”原则,角度精准,务求实效。确立帮扶关系至今,常熟连续选派多名援贵挂职干部和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他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牵线搭桥、落实项目,今年又创新推进产业合作、人才支持、劳务协作、助医助学等形式,激发帮扶地区内生动力,提高致富发展能力。正是这份“常熟力量”,推动着西部地区脱贫攻坚步伐更为稳健。
自从来了常熟干部,思南县鹦鹉溪训家坝就“活跃”了起来。今年,常熟干部牵线搭桥,为这个小山村吸引常熟茶商投资1500万元,建起茶旅一体化产业项目。常熟技术专家和训家坝村民半年大干,让曾经的1500亩荒山齐整整地“穿”上安吉白茶的“新装”,吸引铜仁全市茶产业发展推进会150余人的观摩团走进茶山参观学习。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思南县农业旅游的又一新亮点。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哪根才是“定海神针”?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沟通,两地干部达成共识:惟有夯实产业基础,提高产业“造血”功能,才能补足经济短板,实实在在致富一方百姓。因此,精准帮扶的第一招棋,就是加强产业合作。这步棋在脱贫攻坚战中已初显成效:包括训家坝村项目在内,今年以来,常熟共有5家企业在思南投资,完成实际投资额1.85亿元。其中,投资3000万元的思南县张家寨油茶苗木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已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5000亩农旅一体化项目已经完成经济作物种植,园区内观光道硬化、旅游载体和休闲娱乐广场等基础设施也在建设中;投资8000万元的国盛朗辰鞋业已经投产并吸纳了100余名劳动力就近务工。此外,常熟虞山高新区与思南经济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已形成共建产业园区1个,浙江博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进驻园区,今年实际投资额达0.3亿元。
在扶贫工作中,常熟注重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引导各类企业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协作工作格局。“扶贫车间”正成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创新举措。今年,一批常熟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协作,到西部指导“扶贫车间”建设,在帮扶力量的支持下,思南有3个车间建成,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80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9人。后续,“扶贫车间”的推广将增强受帮扶地区的“造血”能力。
思南生态资源优越,物产富饶,如何让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为思南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是常熟干部思考的问题。今年,常熟以多种形式助推“思货出山”,不断拓展入选品种,通过邀请思南企业经常性参加在常熟举办的产品展销会,壮大常熟特约经销商队伍,同时在常熟市王四食品有限公司开设思南优质农产品展厅,展销推广思南的菌菇、皮蛋、甜蒜等优质农产品。今年以来,常熟采购、销售思南县优质农产品1071万元。
对口帮扶、精准脱贫,已成为常熟从上到下的共识。今年初,常熟市级层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协作工作,并坚持常熟和思南两地干部互派制度,常熟派驻思南处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1名,思南向常熟选派党政挂职干部11人。两地高层互动也十分频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召开联席会议3次,探讨解决阶段性重点难点工作,常熟市委组织部、市旅游局承办思南各类干部专题培训4期,共培训196人次。随之,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学习也成为常态。今年10月,常熟选派支教教师12人赴思南开展对口帮扶交流活动,47所学校分别与思南县45所学校建立了对口交流机制。常熟各对口医疗卫生机构共派出15名医疗专家赴思南,6家医院与思南县5家医院建立了对口交流机制。选派农技专家6人赴思南,输出各类技术31项,填补了思南县相关领域空白。至目前,两地累计交流150多批逾2000人次。
扶贫资源向基层倾斜、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人口倾斜,这是常熟坚持的原则。常熟与思南全面深化携手奔小康行动,在去年结对5个乡镇的基础上,今年扩大结对范围,实现了常熟14个乡镇(街道)与思南县14个乡镇(街道)结对单向全覆盖。常熟还制定了全覆盖结对帮扶2018年思南县拟出列19个深度贫困村工作方案,通过发动结对乡镇经济强村、地方商会、行业商会及行业协会等力量,全方位多形式帮扶,确保拟出列深度贫困村能够稳定脱贫、持续脱贫。截至目前,常熟参与结对的经济强村数为8个,帮扶思南县贫困村8个;参与结对的企业数为17个,帮扶思南县贫困村20个。村村、村企结对数共计28个,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以点带面推动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