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和县立足绿色蔬菜特色产业,注重优势产业点的培育、链的打造、面的拓展、网的编织,夯实乡村产业基石,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种水稻油菜,一年到头收入只有几千元,刨除化肥种子花费,收益很少,现在跟着合作社,每年光是家里几亩地的土地流转费就有几千元,加上和老伴在合作社的工钱,两个人一年能拿到6万元多。”说起钱袋子,历阳镇太平村范支道开心地算起了经济账,“今年是入社的第5个年头,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历阳镇以“扩规模、增品种、强品质、创品牌”为目标,推进蔬菜产业从太平村向万寿、兴圩、戚镇等村梯度转移。今年,该镇积极对接省内外农业院校,开展农业科技新技术实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在太平、胜利和城西等村建设3个蔬菜瓜果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基地,力促莴笋、毛豆等14个蔬菜品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合作社采用机械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模式,吸纳周边农户就业。合作社体量大,相对于传统的分散农户有资源整合优势,抗风险能力也更高。”和县济洪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管必武介绍。 近年来,历阳镇积极创建省级“一村一品”蔬菜专业示范村,建立集“种、产、销”以及仓储、物流配套为一体的蔬菜产业示范区,和县济洪蔬菜专业合作社便是示范区内代表性企业之一。该合作社积极引导当地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生产出的产品统一包装、运输、销售,产品销往南京、杭州、上海等各大商超,合作社成员也由初创时的56人发展到2600人。引进一批标杆龙头企业,推进兴圩黑木耳、太平奶油草莓、戚镇平菇种植、沈家山秋延辣椒等重点产业项目,力争全镇1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到3个。
“每年镇里都会聘请农业方面的权威专家上门授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前往一些优秀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参观学习,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能手。”太平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强说。 该镇把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引进农业专家、“乡秀才”、大学生等“能人”构建“乡土人才库”,实现“外引”“内培”双发力,挖掘乡土人才潜能,让乡土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带动乡村振兴大踏步。组建“乡村职业经理人”,紧抓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3个关键环节,帮助打通农产品销售通道。
按照“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产业带动、产村融合、股份合作”的经营思路,太平村联合万寿村、金河村、望江村4个村“抱团发展”,利用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10万元在太平村钟庄自然村打造羊肚菌项目,预计项目达产后,自然村每年新增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20万元。 梳理产业融合发展思路,试水“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农旅融合”模式,擦亮蔬菜品牌,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技术,引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将大棚蔬菜秸秆“变废为宝”,推进大棚蔬菜产业良性循环;依托台创园农业嘉年华、长江西岸生态修复示范带、万寿塔田园综合体,发展蔬菜观赏、采摘及农耕文化展示等,走农旅结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