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滁州市兴明矿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将一面锦旗送至明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该局服务企业、为民办实事表示感谢。
今年以来,滁州坚持争先进位不动摇,以“一改”促“两为”,在“两为”中抓“一改”,坚定坚决改作风,用心用情办实事,精准精细优环境,以“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的状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稳中向好、项目支撑更加有力、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定、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在省辖市一季度工作评议中,我市经济运行评议得分位列全省第一。
作风好则民心齐,民心齐则干劲足,干劲足则发展兴。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加强作风建设,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人民群众有期盼、市场主体有呼声,安徽发展需要、社会稳定需要。”2月7日,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做到对标对表,做到有求必应,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务实,做到知敬畏守底线。”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滁州闻令而行,第一时间召开“双招双引”工作动员大会,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市委书记许继伟要求全市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推动作风大改进、问题大解决、环境大提升,以严实的工作、一流的营商环境,办好为民实事,服务企业发展,抓好“双招双引”。
今年以来,滁州坚持争先进位不动摇,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稳中向好、项目支撑更加有力、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定、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在省辖市一季度工作评议中,我市经济运行评议得分位列全省第一。
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改进作风,真正把群众和企业当家人,把群众和企业的事当家事,办好让群众有感的事情,提供让企业满意的服务。
区域竞争“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近年来,滁州市的综合实力从全国第147位提升至第87位,从全省第5位提升至第3位。在实现了从“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向“总量第三、人均前列”的历史性转变后,滁州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自觉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在去年召开的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正式吹响了“向全国八十强进发,实现‘五五’愿景”的奋进号角。
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市委书记许继伟在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动员大会上鲜明指出,“良好的作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针对省委书记郑栅洁讲话中点到的问题、省文件中指出的问题、专题片曝光的问题以及自身检视查找的问题,深刻查摆、集中整治。”
围绕省委提出的“一改两为五做到”目标要求,聚焦“六个不”问题,滁州以作风建设破题开路,大力营造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作风建设”成为滁州市开局起步的“关键词”。今年以来,我市盯紧重要节点,按照“月月有监督、市县共行动”的总体要求,深挖隐形变异和易发多发问题。
越是艰难险阻,越要闯关夺隘!2022年上半年在滁州发展史上注定留下不平凡的剪影。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一场大考,横亘在滁州人面前。能不能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是对初心使命的考验,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检验。
面对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以初心不改的定力、沉着应变的智慧,第一时间平战转换、第一时间流调排查、第一时间开展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实行静态管理,46名市级领导联系包保主城区64个社区,21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123个党员志愿服务队下沉一线,争分夺秒确保防控措施跑在病毒传播前面,实现了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目标。
非常之时要用非常之力,非常之时要用非常之策。面对多点散发疫情态势,滁州纵深推进“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和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工作,建立“两员三单四包”工作机制,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当好“首席服务员”、医护人员作为“企业疫防指导员”,建立帮扶单、责任单、督办单“三单”帮扶机制,为企业派送暖心包、政策包、工具包、防护包“四包”,全力保障企业有序生产经营。
为更大力度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满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我市接连出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8条意见和“19条”助工业企业“稳增长”措施,通过助企招工、银企对接、减税降费、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再造等措施,帮助工业企业提质扩量增效。
截至目前,市、县两级领导干部按照“遍访企业、助企纾困”要求,走访调研企业3633家(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3909个;召开要素对接会近600场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需求36.2亿元、用工需求5万余人、土地需求5503亩,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8%,总数突破40万户。全市通过省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收集企业问题2122个,解决2059个,解决率97%,在一季度全省对市工作点评中,滁州平台问题解决率位居全省第三。
“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抓住了就会创造‘滁州震撼’,抓不住就会留下‘历史遗憾’。”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下,如何做到防疫招商两不误、坚定不移抓好“双招双引”这个全市上下的“一号工程”?
滁州充分利用云招商方式,与企业“屏对屏”“线连线”,保持充分沟通,确保招商引资不掉线、不止步、不断档,坚定不移实施“双招双引质量突破年”和“有效投资攻坚年”行动,交出一份出色、出彩、出众的成绩单。1到4月份,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198个,成功引进捷泰太阳能电池片、捷威动力电池、天合光能、尚德光伏组件等4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顺利实现“开门红”。4月7日,在2022年第二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上,滁州集中开工项目106个,总投资611.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3.41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三、第二。
站稳人民立场,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没想到不用回老家,在太仓就能把孩子的户口入上,真是太方便了!”拿到孩子入户的户口本后,冯女士难以掩饰内心激动。她成为了滁州市定远县政务服务中心驻太仓服务站成立以来,为群众办理的第一笔新生儿入户业务。
行简政之道,开利民之门。去年以来,我市积极鼓励各县(市、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加强政务服务跨区协作,探索同层级点对点通办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滁州市民可以在长三角地区办理外地就医报销、出生登记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年审等业务。
“干就干最好、当就当先进、争就争第一”。如今,我市设立“一网通办”线上线下办事专栏专窗双通道,与沪苏浙皖41个城市在116项政务服务事项上达成跨区域通办,186个事项实现全国网上跨省通办。全市11.04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审批环节从2.86个减少到2.15个,压缩24.8%;直接取消或者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等材料5903项,提交材料减少63.23%;平均承诺审批时限从4.2个工作日减少到2.56个工作日,压缩39%;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9.45%,服务满意度达99.99%,连续8年居全省前列。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市用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情化解信访矛盾,用力保障改善民生。数据是最好的说明:2021年民生支出39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新增城镇就业1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2万人。落实“双减”要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未出现输入关联病例。深入推进“棚改惠民”工程,2021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4191套,基本建成10246套,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109.37%和119.6%。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平台,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检验干部能力水平的“试金石”。从2月下旬开始,我市启动信访突出问题“百日攻坚”活动,通过领导带头包保、多部门协同研判、专案会商化解等措施,确保6月底前全部“清零”。目前,省领导到我市接访下访交办的事项已全部办结。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滁州坚持市级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到基层“四不两直”调研不少于30天,每半年至少1次到基层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截至目前,2021年我市112项重点民生项目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30余条微民生项目完成率达100%。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4月1日,滁州报告新增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形势陡然紧张起来,为迅速扑灭疫情,市委、市政府决定主城区从4月2日6时开始实行静态管理……一时间,滁城按下“暂停键”,如何解决好居家市民的吃饭问题,成了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群众有需要,政府就有行动,任何时候,民生都不是小事。为保障广大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全力做好物资保供,设置了200多个生活物资投放点,满足群众日常需求。市相关部门还连夜调配100辆出租汽车组成“滁州抗疫爱心车队”,保障市区64个社区居民急诊就医的应急出行需求……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关乎民心的大事,在关键时刻凝聚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滁州差异化精准防控,保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的做法给予报道,充分肯定了滁州的相关做法。
用政府的负重担当换来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幸福安康,滁州一直在努力。2022年,经过广泛征集和多方征求意见,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我市又确定了实施城乡用水改善提升工程;实施城区道路畅通工程;改造5个老旧小区、实施物业提升项目等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固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真正从自己人立场出发,让企业发自内心感受滁州干部“能”、滁州环境“优”、滁州前景“好”。
今年2月8日,总投资100亿元的捷威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滁州天长。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了47天。“47天的‘速度’,100亿元的‘落地’,这创下了我们对外投资项目签约最快的纪录,滁州各级政府工作效率之高让我们深受感动。”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普感慨地说。
滁州左右逢源,襟江带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但是也面临着周边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机遇?滁州给出的答案是:牢固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真正从自己人立场出发,让企业发自内心感受滁州干部“能”、滁州环境“优”、滁州前景“好”。
从2020年开始,我市集全市之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对标长三角,让“长三角地区能办的事滁州都能办”。更令人称赞的是,在“亭满意”的带动下,来安“来安心”、全椒“全舒心”、定远“定放心”、南谯“谯头堡”、凤阳“凤如意”等服务品牌,如雨后春笋,遍布滁州。“定期召开产业链链长会、企业家早餐会和双月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心声,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系帮扶企业的‘首席服务员’,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企业有困难,就一定有人关心。”这是滁州对前来投资客商的庄重承诺,让企业家感到在滁州如鱼在水、如沐阳光、既“亲”又“清”。现在,外界评价滁州最多的有两句话:滁州发展速度快;滁州干群精气神好。
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不能光有承诺,更需要有专业化、常态化服务。2020年11月27日,我市挂牌成立企业服务机构市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了企业服务热线0550-3365580(三百六十五天我帮您)。率先在全省设置12345市长热线服务企业“1号键”话务端,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滁州市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改建后正式“开门迎客”,完善“企业帮扶”窗口、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以前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政务服务中心365天‘不打烊’服务真是太好了,以后办事更方便了。”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王冉在办完医保业务后连连称赞。
坚持“好时不扰,难时援手”,滁州说到做到。2021年,我市依托企业服务中心累计走访重点企业1400余次,协调办理项目开工行政审批事项2000余项;收集用工、用地、用钱等企业诉求635件,及时化解率达97.8%。2022年1月1日起,全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从法治层面为各类市场主体活动提供了“硬核”护航。前不久,我市印发《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150条(2022年版)》,继2020年以来,我市连续第3年推出的3.0版营商环境提升举措,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有感。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服务优不优,企业最有发言权。“政府对我们企业反映的问题非常重视,不仅第一时间和我们对接,而且积极帮我们解决问题,让我们非常感动,滁州的营商环境全国一流。”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波激动地说,在半导体企业家早餐会上,我提出希望能够协调相关部门加快环评审批进度,以便企业年底能够顺利投产。会后,市企业服务中心迅速跟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企业大大缩短了预审审核时限,企业环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企业顺利投产奠定基础。“从2021年4月首次召开智能家电企业家早餐会,截至目前已经开展12次,涉及新能源电池、新型化工、健康食品、高层次人才、在建项目、农业企业等,共收集企业诉求181个,解决176个,办结率97%。”市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卢青苗说。
工作作风如何改进?为民办实事如何落实?如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从“企业家早餐会”到产业链链长会,从《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到365天“不打烊”服务,从企业帮扶中心到“首席服务员”……滁州一系列创新打法,都指向了创优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逻辑,也是用实际行动改进工作作风,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真心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日前,我省通报了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在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营商环境呈明显正相关排名中,滁州位居第三;在全省最优水平和标杆城市排名中,滁州位居第二。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企业无论大小,都期盼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让自己轻装前行,快速成长、做优做强。”当前,全市上下正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以及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等改革举措,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苦干、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