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建筑工地留置务工人员的防疫管理和生活保障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长征镇,共有在建工地17个,留置人员近1700名,为切实保障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基本生活、落实防疫管理,普陀城管长征中队成立“工地防疫专班”,24小时驻守岗位,在从严从实抓好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建筑工人,为他们提供生活与物资保障。
“点对点”服务:
城管“小皮卡”化身流动核酸采样车
每次核酸检测期间,在长征镇的建筑工地旁时常能看见这样的情景,一辆城管“小皮卡”改装成了流动核酸采样车,在车斗上载着医护人员和一张简易的操作台,在城管流动采样组队员张萌萌处进行扫码登记后,建筑工人们依次来到车前进行核酸检测。
在长征镇在建工地数量多,分布广,而医护人员数量有限,无法设置多个核酸采样点。“如果让工人们自行前往采样点进行采样,一来他们出行面临困难,二来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工地防疫专班负责人表示,为了方便工人、降低风险,专班想了不少办法,“宗旨就是工人不动我们动,让采样点‘流动’起来。”商讨了几版方案,最终选定了以城管中队的“小皮卡”为流动采样的载体,载上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派的医务人员为工地工人进行核酸采样。“每次抵达前,我们会通过微信工作群提前通知工地负责人做好准备,算上路上的时间,预计两小时内我们可以跑七、八个工地采集,效率提高了不少。”城管中队队长徐健明表示。
进行抗原检测时,城管队员也会“点对点”上门派发、回收抗原测试盒,还在现场反复实地讲解、演示如何正确“自检”,提高工人们自检效率。通过周到的服务为打好决胜“清零”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多渠道保障:
排摸需求,尽显温情底色
在工地防疫专班中,专门设置了物资保障岗位,城管长征中队副中队长马东杰常和同事们时常前往辖区各施工工地现场,详细排摸、了解各工地在疫情封控期间的现实情况和内在需求,仔细登记工人们的基本信息,耐心倾听他们在封控期间面临的困难。在排摸过程中,专班了解到,中信泰富工地有530名留置人员,为确保安全无流动,工地采取封闭式管理。而工地食堂所剩材料不多,也没有安全稳定的供货渠道,就餐成了大问题。为解决封闭期间工人们的用餐问题,城管中队主动对接辖区内保供餐饮供应商,为工人提供平价盒饭,保障工人一日三餐。
同样面临就餐问题的还有云岭西路改建工程工地,16名工人反应食物所剩不多,收到信息后队员们第一时间联系镇政府,协调申请物资,将生活保障物资发放到工人们手中。为做好建筑工地基本生活和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城管队员常琪每日奔走一线,即使单位离家不过800米,想起女儿会偷偷抹泪的她,硬是一个多月没有回过一次家。
除了线下排摸,微信工作群、电话、短信也是城管队员们接收工人反馈、及时提供帮助的渠道。近日,城管中队收到工地负责人的求助短信,称工地有一个工人突发痛风,这几天几乎无法下地行走,希望城管中队能帮忙配药。接到求助后,副中队长马东杰立即同镇社保中心联系,说明情况。在取得了患病工人的电子社保卡信息后,城管队员们顺利取到了药品,马不停蹄地为工人送去。“最近城管那么忙,还那么快就帮我配到了药。”拿到药品后的工人十分感激。
强有力监管:
技术+人力筑牢控制疫情传播风险
在工地防疫中,将环境消杀落实到位至关重要。但同时工地往往面积大、区域多,专班首先根据“防疫消毒专用日报表”,对建筑工地内的消毒部位、消毒频次、消毒方式、消毒要求进行了明确,以便各工地自行消杀全面有效开展。同时建立工地台账制度,要求每日各工地负责人上报当日“疫情防控专用日报表”“防疫消毒专用日报表”督促落实主体责任。
此外,城管队员也持续加强督察检查力度,一方面利用“鹰眼”、网格大屏系统等技术手段,安排队员曹家豪常态化巡屏,采取无接触式巡查加大对建筑工地相关区域视频巡查频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另一方面,安排城管队员倪运每日就建筑工地人员防护、消杀作业、台账管理等进行深入实地巡查,由于17个工地散布在长征镇3个片区,一趟巡查至少要5、6个小时,但倪运仍坚持穿着“大白”每日奔波于各个点位,与专班所有“战友”一起坚决守住城市管理疫情防控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