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22年,上海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小区封控期间,我所居住的4号楼很快组建起一支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参与的19人志愿者团队,我们每天为居民们运送日常生活物资、为老人送配好的药品。志愿服务使楼里居民真切感受到“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每一个人都在为社区防控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记录人:金谷苑志愿者田玲
我居住了22年的金谷苑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公寓,楼高19层,一共有三幢楼、一层10户人家,小区里一共有将近600户人家,而楼里居住的老年人相对较多。我们楼从3月22日就开始封控了,居民们都足不出户,配合支持抗疫工作。
由于居委会的几位干部也被封控在小区,我所在的4号楼一位年轻的居民——小穆提出建立一支志愿者团队,我便马上积极响应,很快由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组成19人的4号楼志愿者团队应运而生。
在这期间,为了让居民安心居家,足不出户,我们志愿者每天两次会为居民们运送团购物资、政府发放的物资、为老人送配好的药品。
其实,参加志愿者团队的初衷很简单,质朴的妈妈在我小的时候就告诉我,如果你有能力,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尽量去帮助别人。因为上海的快节奏生活,平时,楼里的居民都互不相识,在疫情的特定环境中,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一种善举。
4号楼的业主群是因为疫情临时建立起来的,有些业主因为没有囤物资的习惯。因此,在群里求助,有缺盐、缺水果、酱油、料酒、酵母等等,马上就会有邻居出来说,我家有,便会装好袋子等着志愿者送货的时候,帮忙送到需要的居民家。
曾经有一句话说,上海是由钢筋混凝土堆砌出来了,人与人之间、邻居与邻居之间的互动还是比较少,大家都忙着工作和生活,通过这次的疫情,邻居们互动起来了,从“陌生人”变成了互帮互助的友邻,也真正应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
母亲曾经对我做志愿者有过担忧,不过每次服务结束后,我都会更加认真对自己做好消毒措施,为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不让母亲担心!其实,在你我的身边,又有多少默默无闻的一线防疫人员和志愿者在付出、在努力,希望这些群体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也是为了自己、为了爱你的家人!
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我的热爱都留在了上海,喜欢上海的热闹、繁华、井然有序,我爱上海,希望上海永远是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作为小编的前辈和同事,田玲,我们都喜欢叫她“甜姐姐”,在她身上一直有股坚韧而乐观的力量感染着大家。在还没有实行封控的时候,她就率先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居家期间,她同小区其他志愿者一起携手,为协助居委会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