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阐述了新时期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并针对今年的农机化,进行了重点工作阐述。当前,春耕春播已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迅速掀起农机春耕春播热潮,突出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冬小麦春季田管、早稻育插秧机械化作业服务,全力以赴打好今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聚焦农机重点工作
张桃林提出今年的农机工作重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包括早组织发布对接农机作业服务供需信息,做好机具保障、维修服务、优先优惠用油等工作,强化农机作业进度与农情数据衔接会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跨区作业气象预警预报、作业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保障作业车辆及时顺畅转移、安全高效作业。
奋力保障大豆和油料扩种机具供给。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实用高效种管收作业机具供给是关键。
着力支持现代化设施种养业发展。我国耕地资源主要用于口粮,草原和水域面积也有限,提高重要副食品供给能力只能更多走现代化设施种养的路子;满足 “菜篮子”产品等多样化消费需求,更多只能在发展设施种养、提升土地生产效率上想办法。而设施装备是现代化设施种养业的基础支撑。
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如果不能实现机械化,就会有很多地没法种,有不少重要农产品生产没人去干,国家粮食安全就会出问题。丘陵山区是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大区域短板,必须下大力气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将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为2022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耕地整备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加强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创新适应农机作业的品种和技术模式。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明确了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 “四稳四提”的工作布局,强调切实打牢种子耕地农机基础,加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
正视农机行业短板
针对目前农机行业存在的短板,张桃林表示,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品种、不同环节上的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重要农产品机械化生产、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服务等方面有的还跟不上。比如,农机农艺融合尚不够全面,双季稻区水稻栽植、甘蔗收获等机械化水平还很低,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高,农机抗灾救灾能力还有不足,机械化减损保质还有潜力等。因此,要正视差距,树立大食物观,着眼为各类食物生产提供装备保障,紧盯短板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切实支持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目前,我国已成为农机生产制造和使用大国,能够生产4000多种产品。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部分高端机具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机具多为中低端产品,部分领域、环节或地区 “无机可用” “无好机用”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十分明显。比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园艺和畜禽水产养殖机械、高端智能农机装备都有不足,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小型小众机械还相对缺乏等等。
他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农业生产需求精准补上农机装备短板,把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的作用全面地、充分地发挥出来。
服务组织壮大成趋势
张桃林提出,“机器替代+主体转换”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方案。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推动农民合作社及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进而有效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现代农业。
这当中的19.5万个农机服务组织已成为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引擎力量,在促进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生产托管、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发展综合农事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重要作用,展现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 “机械化部队”的面貌。但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布局不均衡,服务半径和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抢烘抢排抢灌等应急救灾能力薄弱;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农机服务经纪人等人才缺乏,农机存放、维修以及机械化育秧、烘干等设施用地难、发展慢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突出。因此,我们要着眼更好解决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及能力建设,有力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农业机械化还带动了农机化产业群产业链发展壮大,培育创造出近5000亿元农机服务市场,全国乡镇农机从业人员近5000万人,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张桃林表示,要在大力发展以农机为载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助力驱动丘陵山区更多农业劳动力从传统种植业转向高效特色产业,从土地、养殖场里转移到比较效益更高的产业;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延展农业生产产业链、价值链,拓展种植养殖产业增收渠道和空间;要注重适宜间套作农艺措施的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让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增产模式焕发新生,在促进 “多种一亩是一亩、多种一季是一季”中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