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徐州沛县微山湖畔、沟渠边生长的茅草、芦苇无人问津,如今它们“变废为宝”,发挥大作用。对于具体从事茅草、芦苇编织的农户来说,既能为生活增添乐趣,又能在家门口增加收入;对于沛县吉田禾青工艺有限公司来说,能将农户编织的半成品变成工艺品,“漂洋过海”赚外汇。
龙固镇张王村村民宋美荣从事茅草编织已经有十多年了,每天只要一闲下来,她就坐在屋里摆弄这些从沛县吉田禾青工艺有限公司拿来的“宝贝”,一开始家里人不理解,都希望她能找个“正式”工作。十几年的坚持,宋美荣不仅用行动证明这个工作不孬,还带动村里8名农村妇女加入到编织这个行业中来。
“没有什么压力,累了可以歇会,在家里或在企业都能编,很随意。”谈起茅草编织,宋美荣一脸欣喜,她告诉记者,“最早是跟别人学的,当时自己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慢慢就入行了,现在是越来越喜欢了。”
记者在她家中看到,屋里的一角放满了茅草,宋美荣正在认真编织着,在她娴熟的动作中,“废品”很快变成半成品,然后会送去企业加工成工艺品。“一般一天能编100件左右,收入还可以,最重要的是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宋美荣说。
疫情期间,不少村民待在家中编织,也有村民选择到家门口的企业上班。走进沛县吉田禾青工艺有限公司,只见几名农村妇女分工配合,她们正在用茅草和芦苇编织着。“这里离家近,还能和姐妹们说说话。”张王村村民孙素领说,“在这里上班,和姐妹们在一起,还能相互学习请教,大家都比着干,生怕落后了。”
“这些工艺品由茅草编织而成,都是日本民俗用品。”在成品区,沛县吉田禾青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帆指着一件件成品向记者介绍,“这里面有新年小礼品,也有车饰品等等,像新年小礼品一般在每年十一月份出口。”
记者了解到,除了茅草和芦苇,该企业还利用杞柳加工工艺品。“茅草和芦苇这两种原料都是免费的,杞柳则由种植户提供。”张帆告诉记者,企业所需杞柳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张王村500亩的种植基地,另外一个则是汉源街道40多亩的种植基地。“俺家种植了5亩杞柳,效益还不错,一亩地能收2000公斤左右,能卖到3000多元。”汉源街道王楼社区种植户秦宜忠说。
通过加工,茅草变成新年小礼品、车饰品和盆饰品,芦苇变成苇帘,杞柳变成柳帘。“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其加工成20大系列、1000余类工艺品,主要出口日本、欧洲,带动张王及周边村500多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她们人均年收入两万多元。”张王村党支部书记张家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