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石化街道按照金山区“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划分管控要求,正式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在封控区、管控区管理手势不变情况下,按时分流、有序开放防范区,为全市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宣传发动更加深入。街道党工委注重做好防疫政策的“解读者”和“传播者”。4月15日当天,及时发布《告石化街道居民书》,将“三区”划分情况、“三区”防控要求、防范区首批开放场所、注意事项告知全体居民。告知书一经发出,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持续飙升,留言中除了表达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有不少居民呼吁“有序购买物资,保持距离,非必要不外出”“为了我们大上海能早点清零,千万要从我做起,上海加油”……4月18日,根据阶梯式动态管理要求,发布石化街道“三区”划分名单更新公告,封控区从最初的3个调整为1个,管控区由10个调整为2个,其余区域为防范区,更加稳定了预期、鼓舞了士气,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
组织发动更加有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好机关下沉力量。根据“三区”不同防控要求,持续推进党员在不同志愿者岗位上亮身份、当先锋。第一时间组织百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800余名在职党员主动参与到社区抗疫工作。来自11家区级机关单位的68名志愿者,分二批入驻街道,统一听从街道党工委指挥。与辖区大型国企、“两新”企业,共同开启“企地联动”模式。如上海石化党员职工到所在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已累计参与志愿服务3072人次,总时长15045小时。在各级党组织强大号召下,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扛起政治责任、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堡垒”。
安全有序开放防范区。4月15、16日,石化街道分4批次按时分流、有序开放防范区,共涉及街道43个小区、场所,约5.6万居民。在做好“一店一案”审批和检查工作基础上,街道将辖区划分成4个“购物圈”,先行开放11家卖场、超市、药店、母婴用品店等“四类场所”,每天营业12小时,其他场所继续执行线下关闭措施,视情逐步有序开放。4月19日,在综合研判当前形势后,又新增3家商超和1家抗疫保供便民服务点。除了限制人流、定期消杀等疫情防控措施外,每个开放场所均优化“购物动线”,将居民需求较大的商品调换到店面入口区域;与附近社区“结对”,实时分享超市人流情况,限制出行人员数量;配置“导购”志愿者,服务顾客快速买到需要的商品,减少逗留时间。
建立“包保”责任制度。对最易发生人员聚集的商超卖场,为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石化街道按照“三级包保”等联系工作制度,迅速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干负责超市、卖场制度,加强对周边居民区、志愿者的统筹协调,以及与商超的工作对接。每个网点分别配备2名处级领导和2名联络员,以及一定数量警力、志愿者。志愿者的来源为机关志愿者和周边居民区志愿者,主要协助做好外围秩序维护、人员疏导等工作。为合理安排志愿者数量和所属商圈,街道统筹考虑,明确26家居委会“包保”划分商超。经过五天的高效运转,最大限度调动“属地、企业、部门、个人”的积极性,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
“做深做细”民生保障。此次疫情发生以来,石化街道对辖区特殊人群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梳理,共排查到困难群体3078名,其中困难老人551名,困难儿童32名,困难人群1960名,危重症病人96名,残障人士18名,孕产妇55名等。各居民区积极开展关心关爱等帮困服务,组织志愿者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特殊人群进行日常点名及心理疏导等工作,并为特殊困难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点菜热线,为患重大病者提供紧急就医和配药服务,保障关爱对象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四类场所”客流恢复,最明显的变化是街道保供菜单订单量的急剧下降,从全域封控期间的每天1万多份,恢复到每天1千多单的正常水平。这部分的保供订单主要是小区内特殊人群订购,街道继续保留保供服务“最后100米”,有效保障“防范区”开放后特殊人群的物资需求。
“爱心点名”持续“加码”。“每天一次,每户一人,每人一证,有序出行,合理消费……”山鑫公寓小区门口,循环播放着“防范区”疫情防控小喇叭。小区“爱心点名”志愿者李琴华正在去华润万家超市路上,她的出行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5位结对老人买点牛奶、鸡蛋、水果。虽然拿到了临时通行证,柳城居民区的“爱心点名”志愿者何恒燕选择来到小区居委会,她提前做好防护措施,消毒、系围布、梳理、剪发,认真地为小区老人理发。针对防范区内高龄、独居等特殊群体,石化街道“爱心点名”继续“加码”,除了每天为老人“点名”,还提供爱心“买菜”“配药”“送餐”“理发”等服务,尽量让老人少出门。此次疫情以来,石化街道已为近3000位“爱心点名”服务对象“点名”达6万多人次,紧急送医692人次,代配药8918人次,切实畅通了关爱对象的生命安全通道,解除其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