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家单位开设的189个窗口,承担起全县1162项政务办事事项的受理职责。对于企业来说,县政务服务中心是他们在长落地生根并且开花结果旅程中的必经之地。然而见惯了人来人往的办事大厅在这两年忽然有点冷清了下来,并且这种冷清逐渐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趋势。这样的转变还得从长兴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说起。
在办事大厅里,坐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办理窗口的董彬干练中透露着些许轻松。10年项目前期工作的经历,让她练就了一项“独门绝技”——项目建设各环节的办理流程和所需的申报材料能倒背如流。可如今她却笑称,这项绝技面临“失传”。就拿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来说,原本分开的两个窗口需要提交30项纸质资料,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只剩下了13项。
借助“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撬动之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打通部门壁垒,实施统一管理。目前已取消事项28项、合并审批事项32项、下放事项50项,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的全流程实现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全覆盖。“企业审批可能涉及多个部门,有时候会重复提交资料,通过审批系统之后,只要提供一份资料就可以实现共享,也不用到现场来提交纸质资料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许可科科长章敏芳说。
材料少了,速度快了,项目引推的力度自然就大了。在窗口单位内部实现审批流程精简的同时,长兴积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以“数据跑”代替“企业跑”。今年以来,共受理企业投资项目721个,项目审批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除了数据跑在前以外,一支由代办员和部门联络员组成的62人“专业服务队”也同样成了政务效能大提速背后的“无名英雄”,杭晔就是其中一员。主攻外资项目13年的她是投资者在长兴的免费“首席管家”。而随着政务效能的持续提速,她这个“首席管家”大有被“架空”的趋势。
指着办公室里那一排排档案柜,杭晔说:“以前我们办理中外合资项目,从公司名称核准到最后项目的前期审批全部完成,一个项目需要5个档案盒。”去年开始,这里便不再更新。近50%的审批事项被数据所取代,网络通信渠道成了杭晔与项目方沟通交流的主渠道,也让他们成了最亲密的“网友”。
12月5日正式揭牌成立的英拓水务技术(浙江)有限公司,就是在短短3个月内把英国先进的全膜法浓盐水浓缩技术引入长兴,为长兴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出了企业围墙的活就交给我们项目代办人员来跑腿,当好项目企业的‘店小二’不仅是推动效率大提速的客观要求,也让我们能参与到营商环境优化行动中来,用实干和争先的精神,为长兴高质量赶超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杭晔说。
如今,政府需要企业提供的申报材料越来越少,但是,反哺给企业的政策材料却越来越多。今年再次修改的人才新政,就从创业创新的激励机制到购房、医疗等民生需求,处处体现着“人才优先”这条主线,让更多层次的人才可以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在超威集团的锂电展厅里,说起超长寿命新型电池的话题,首席专家柯克博士打开了话匣子,一如他6年前带着同样的科研热情来到长兴,加入超威。除了长兴深厚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础,不断完善的人才平台和激励机制,让他在行政审批、购房、教育、医疗等11大项的服务上享受“绿色通道”。6年前,23条人才政策让柯克在长兴安居乐业,6年后,这个装着厚重人才新政的文件夹已经增加到30条,享受的对象从高层次人才拓展到大学生、从专业技术人才拓展到实用型人才,从产业领域拓展到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
无论是行政审批等政务效能的大提速,还是人才招引等要素保障的大增效,长兴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不断在平台建设的硬环境和服务举措的软环境上扬优势、补短板、促发展,做优做强营商环境,让“改革创新”的蓝图一绘到底。
政务效能大提速改革中的“减法”,为长兴优化营商环境的“加法”增设了稳定器。一减一加间,彰显的是长兴的责任和担当,激发的是经济的活力与愿景。围绕“六大行动”,长兴以“大开放”格局、“产业链”策略和“店小二”精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长兴样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营商环境“长兴经验”,奋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县目标,努力让更多项目引得进来、留得下来、成长得快、发展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