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特殊的战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斗士”,防疫志愿者就是这样的斗士。疫情面前,他们携手医护、警察、社区干部等一线工作者铸就起虹桥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他们中,有退休不退岗始终发挥余热的老人,有曾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宅家的青年,有每天打扮时髦出行随手街拍的女孩,有经营企业运筹帷幄的白领骨干……
然而,无论何种角色,在疫情面前,他们褪去装饰亮出了最美的“底色”,成为虹桥镇各社区内,一道道格外动人的风景。
家住万源新城的张皓轩是上虹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最近他用一篇随笔讲述了眼中的封闭生活,他写到,“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力量让这个城市正常运转,都想让事情变好”。同时,他也描述了自己的爸爸作为社区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
张皓轩的爸爸张学清加入志愿者队伍,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回忆起当天的情形,张学清表示自己原本是下楼做核酸的,看到很多“大白”非常忙碌,和周边的邻居攀谈起来不少都有帮忙的心思,索性就“组团”做了志愿者。“没有想到孩子会写这样一篇随笔,看了以后第一反应挺心酸的,之后又觉得孩子变得懂事了,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正能量了。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张学清表示,“社区里做志愿者的每一天都被感动着。虽然自己很累,但是邻居们的一句句‘谢谢’‘辛苦’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张皓轩的随笔中,还记录着一件有趣的小事。有一天,张皓轩看见一个小女孩跑向了张学清,抱住了他的大腿。当发现弄错后,小女孩有些胆怯。张学清给小女孩的小手喷了喷酒精,指了指远处她的“大白”爸爸。小女孩委屈地远远叫着自己的爸爸,一时间,张皓轩看到了女孩爸爸的眼睛湿润了。
文末,张浩轩用了三个“加油”,虹桥加油!闵行加油!上海加油!正如他和爸爸张学清日常的互动:“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向我比出胜利的‘v’字手势”。
85年出生的陈凯是虹桥镇大树下园区里的一名青年企业家。3月份的某一天,陈凯偶然在虹桥镇团委常务副书记朱雯的朋友圈内看到了关于招募志愿者的推文,第一时间他便联系了朱雯,询问如何报名才能成为一名志愿者。在了解到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直接到社区报名后, 陈凯选择了既线上扫描,又实地报名。谈到这一细节,朱雯告诉小编,“陈凯是一个很有责任的青年,找到我的时候,报名志愿者的意愿非常强烈,我这边就跟社区做了一点推荐。得知他线上线下都报名了,开始觉得有点好笑,仔细一想却感受到了他的决心。”
自从成为了一名战“疫”志愿者后,陈凯就活跃在了其所在社区金鹰华庭抗“疫”的每个角落。发放政府配送物质,有他!核酸检测维持秩序,有他!上门教授抗原自测,有他!此外,他还利用自己的特长,扛起摄像机一点一滴记录起自己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每一个弥足珍贵的片段。白天,在社区里穿梭;夜晚,在电脑前剪辑。“参与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被陈凯24小时无缝切换着。
“我们年轻人嘛,总是要下沉到社区的。为社区做点贡献,一起渡过难关,加油。”在社区里工作的这么多天,陈凯看到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坚守,看到了志愿者的付出,看到了邻居们的理解,这一切令他相信,疫情终将散去,明天终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