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华一村第六居民委员会位于沪青平公路,包含舒兴小区,田图苑两个小区,是94年的老公房。共有71个楼栋数千户居民,多为动迁居民,也有部分商品房业主和租户 。这次核酸筛查封闭式管理的准备时期,居委汪书记和6位同事商量怎样调动志愿者力量,协同居委、物业,最大限度地做好保障事宜。
“我们小区是老小区,现有志愿者多数是楼组长,平均年龄都要70-80岁。这次封闭式管理,志愿者要协助配菜送药、核酸检测、垃圾处理、小区巡逻等一系列工作,一整天都要穿着防护服跑上跑下。”汪书记说,“我们的老同志都很卖力、很负责,但他们本来就是应该是被照顾的一群。所以我们尝试,新招募一批志愿者。”
3月25日起,居委通过广播、公告、社区群等渠道,发布了招募信息,没想到在短短两天里,65位20-30多岁的年轻人“冒”了出来。
“说真的,这些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很眼生。”航一六居委的同志们对社区很熟,走在小区路上几乎每个人都会跟他们打招呼,但汪书记坦言“很少见到这些年轻人”。
小区志愿者负责人小唐说:“这些年轻人朝九晚五,工作很辛苦,回到小区基本都宅家,平时不太看得到。”
而这批年轻人第一次上岗,就是个“惊艳”亮相。3月31日深夜10:00,为小区61栋楼分发了保障爱心礼包(剩下10栋4月2日分发物资)。为了保证蔬菜新鲜到家,20名志愿者片刻不停地分菜、打包、运送,交给各楼楼组长通知各家来取,跟居委、物业一起,忙活了整整3个小时,干劲十足。让居委和物业找到了得力的盟军,心里有了底。
随后,居委按照23排公房71个楼栋分工,每一排都安排了2-3名“大白”值守。他们每人值守5-7小时,巡逻并确保“足不出户”,同时快速响应居民的需求。每天下午5:30-6:30,由当时负责执勤的“大白”定时定点负责为居民送快递、倒垃圾。
“您好,您的快递我给您放门口啦!”4月2日下午5点,一个“大白”匆匆把快递盒放下,敲门高声说:“一会儿我们会来收垃圾,您有需要扔的可以赶紧整理一下哦。”他又捧着其它快递往往更高的楼层爬去。
“志愿者日常,很多都是跑腿的事儿,不难,但很占时间和精力,”律师志愿者晏先生说,“这次很多志愿者伙伴,都有居家办公的要求,工作任务还很重,我就想着怎么能兼顾。”
他和另一位小伙伴负责28-30号楼的防疫保障,工作了几天,他发现服务效率还可以大幅提升。于是晏先生主动与负责31-33号楼的2位志愿者商议,建议两组组成一个团队,轮流排班:除了社区全员核酸和繁忙时间段,4位志愿者集体到场外,其他时间现场可留两个人,根据工作时间协商安排,互相帮忙服务楼栋的居民。
万胡是一位常年居住在上海的湖北武汉人。在这次防疫工作中,他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活跃在各个岗位:在各楼层派发垃圾袋、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帮老人设置核酸登记码等。
这次他成为志愿者,渊源起于三年前。那时疫情刚爆发,回武汉探亲的他,到上海后在社区里居家隔离了14天。那段日子里,志愿者们除了每日两次的上门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还会帮助他预约购买口罩,协助采购生活用品,让万胡深受感动,解封时,他还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写了一封感谢信“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作为一名普通居民,我会继续理解、支持、配合社区的防控工作。……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
作为一个地面航空服务工作人员,万胡有着专业本能的服务意识。在核酸检测过程中,他发现检测队伍行进不畅,经观察后他找到了“病因”。原来,提前设置的3条服务通道标注不明显,导致需要帮助的人很难找到绿色通道,而其他人又往往误入绿色通道,来回折腾。于是万胡用粉笔在三个入口处的地面上分别标注了“1”、“2”、“3”,同时制作了一张标识,打印出来挂在了入口。简单而专业的操作,让核酸检测现场井然有序,检测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虽然每天身体都很疲惫,但万胡却很开心:“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顶上。现在疫情形势复杂,人手紧缺,我能帮到大家那是我的荣幸。”
还有些“足不出户”的居民,干脆全家总动员,一到深夜12点或者凌晨6点,几台手机就在各个app上抢购下单。购物车里是准备用来投喂“大白们”的物资。
“抗疫太不容易了,汪书记的喉咙都哑了。如果我这次没有参加志愿者,耳闻目睹到居委抗疫的日常,根本无法想象,每天他们要处理多少事情。我看到网上有些抱怨,说居委电话打不通、一直占线,是真的占线。”志愿者小张说,“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从我们小区而言,大家都不容易。‘足不出户’的认真宅家,志愿者的认真做‘大白’,居委物业的‘三头六臂’,大家都在做好自己,外加互相体谅。”
据悉,新虹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正协助航一六志愿者服务站,为参加防疫的志愿者们注册项目、申请时长,保障他们在防疫志愿者服务中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