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中国空间站建造分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我国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按照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任务安排,今年7月和10月我国将分别发射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此后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介绍,空间站建造完成后,两个实验舱将是航天员在轨主要的工作场所,两个舱都配置舱内载荷试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安装平台,也提供了信息、供电和散热等支持和保障措施,可以开展密封舱内和密封舱外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此外,今年6月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待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后还将实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表示,执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目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的身心状态非常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
黄伟芬介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航天员系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郝淳介绍,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后,工程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飞船综合能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将得到大幅度提高。”郝淳表示,还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以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