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上升的危害时期。为打赢“虫口夺粮”战,确保夏粮丰收,市农技部门建议各地以“防病治虫,减损保质”为目标,全力以赴,切实抓好以赤霉病防控为重点的小麦穗期“一喷三防”工作,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
近日,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工作人员在黄桥镇小麦病虫害观测点进行小麦穗期病虫害抽查。据了解,这里的小麦白粉病发生状况严重,已经形成了危害。
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副站长张爱华介绍:“白粉病已经覆盖到每一片叶子基部,每片叶子90%被覆盖到了,倒二叶20%有了。肩叶上有的星星点点,逐步向上发展。一旦被白粉病病菌覆盖,就影响光合作用,将来穗子上都是病斑,影响产量,更影响品质。”
与白粉病相比,赤霉病的危害更可怕,小麦受害后千粒重降低,面粉质量差。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等毒素,人畜食用后可引起急性中毒,超标的赤霉病小麦粮食经销部门拒收。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风险高,可防不可治,有效防止时间短,一旦错过适期用药,防治效果将显著下降。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技术人员希望各地在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病虫兼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对于赤霉病的防治,要坚持湿剂防治、见花喷药,立足两次防治不动摇。
据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副站长卜峰介绍,第一次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应当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或氰烯菌酯·戊唑醇或戊唑醇·咪鲜胺或氟唑菌酰羟胺+环丙唑醇,防治蚜虫、粘虫选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联苯菊酯·噻虫嗪或氯氰菊酯·辛硫磷,防早衰加氨基酸或腐殖酸叶面肥;第二次防治主要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或氰烯菌酯·戊唑醇或氟唑菌酰羟胺+环丙唑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