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我要配药,但他们不放我出去,怎么办,我有点着急。”3月30日下午,正在核酸检测点忙碌的李勇芳接到了临江北村居民打来的电话。停下手头的工作,她就急忙联系家庭医生,最终在她的协调下,配药难题得到解决。
61岁的李勇芳是金山区金山卫镇西门居委会的退休干部,也是一名老娘舅调解员。扎根基层38年,她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调解技巧,成了居民眼中的“万事通”。平日里,一旦遇到“麻烦事”,居民都会寻求她的帮助,有时一天要接几十通电话,俨然成了小区里的“明星”人物。
自3月10日疫情爆发以来,李勇芳始终坚守岗位,即使期间父亲去世,她也是强忍悲痛,料理完后事,连饭顾不上吃就回居委会工作。连日来,她奔走在防疫一线,人员排摸、楼道值守、宣传引导、维持秩序、喇叭“喊楼”……有关防疫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积极参与,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老李已经20多天没回家休息了,在小区里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每次劝她休息,她也只是嘴上答应。”居民陈士芳说。而且,作为五色花苑志愿团队的负责人,李勇芳还充分动员队伍中的其他志愿者,参与居民登记、人员排摸、小区巡逻等多项任务。在她的带动下,一支由30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居民区抗疫最强“后援团”。
据了解,西门居民区是金山卫镇典型的老旧小区,其管辖范围内人员构成复杂,外来人口占比高达60%,管理上存在不少难题。3月26日下午,西门居委会按要求开展全员抗原检测,由于李勇芳对这块区域人头熟、情况了解,她和儿子陈海明就挑起了“重担”。当志愿者上门送检测材料时,有居民却对此不解。“为什么刚做过核酸,这次又要做?”志愿者依据防疫要求,向居民耐心解释,但居民却“不买账”。好在当时李勇芳就在旁边一户人家,了解情况后,马上赶到现场,让志愿者惊讶的是,李勇芳一来,居民们都很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开始唠起家常,后来,经过她的一番劝解后,居民们松了口:“见到老李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我听你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居民“只听她讲道理”的背后离不开平时工作中积累的“人气”。“多听、多看、多想、多问,用耐心、细致的服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他们自然就会信任你。”当儿子陈海明在工作中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李勇芳时常这样教育他。
“从我懂事时开始,母亲就带着我‘走街串巷’,她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也一直影响我。”陈海明说,“从那时起,扎根基层的想法也在心中埋下了种子,我要像她学习。”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2015年,陈海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居委会工作。
“我要去封控小区了,外面的工作做好,后勤保障也要跟上。”3月14日上午,陈海明接到“入驻”封控小区指挥的任务,简单跟母亲叮嘱了几句。事实上,在接到任务不久前,陈海明刚动过背部囊肿手术,当时缝了7、8针,还没来得及拆线,但他却毫不在意,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抗疫一线。“虽然心里不舍得,但疫情当前,他也有责任这么做,我支持他。”李勇芳说。
在封控小区9天的时间里,陈海明心里始终牢记母亲的教导,扎实做好人员排摸、志愿者招募、楼道管控、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每一个防控环节不出差错。小区里有需要血透的居民,他帮忙申请绿色通道;居民污水管道需要维修,他上门做沟通解释工作;他还自配消毒药水,对社区公共区域消杀作业做到全覆盖……因细致且耐心的服务,他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封控期间,明明(陈海明小名)很照顾我们,定期会询问我们的生活情况,家里缺什么他也会及时给我们送来。”飞虹南村村民何群花说。
如今,陈海明又再次进入封控小区,李勇芳也依然在一线持续奋战。